川普促以伊停火 美議員提名角逐諾貝爾和平獎 烏克蘭、巴基斯坦撤回支持

國際

在成功斡旋以色列與伊朗實現停火後,美國總統川普獲得共和黨籍聯邦眾議員巴迪·卡特(Buddy Carter)提名角逐2025年諾貝爾和平獎。然而,此一舉動隨即引發國際間高度爭議,烏克蘭與巴基斯坦兩國在短時間內相繼撤回原本的提名支持,顯示川普的外交手段雖具影響力,卻也充滿分歧與矛盾。

停火後獲提名,川普展現關鍵影響力

以色列為打擊伊朗核武與飛彈計畫,13日發動先制攻擊,引發雙邊連日激戰。美國在此期間也出手介入,攻擊伊朗境內三座核設施,導致局勢進一步升高。伊朗隨後向美國駐卡達烏代德空軍基地發射多枚飛彈報復。

數小時後,川普透過自創社群平台「真實社群」(Truth Social)發表聲明,稱伊朗事先通報攻擊,使得美軍無人傷亡,並宣布以色列與伊朗已達成完全停火協議。川普強調,這是他個人外交努力的成果。

美國福斯新聞報導,眾議員卡特於24日致函挪威諾貝爾委員會提名川普角逐和平獎,信中讚揚川普在危機中的領導力與外交手腕。卡特寫道:「川普的行動體現了和平獎所肯定的精神,勇氣與遠見並重。」川普也在「真實社群」上公開這封推薦信,顯示對此提名極為重視。

烏克蘭不滿川普親俄言論,主動撤回提名

然而,川普的和平獎提名旋即遭遇強烈阻力。英國《電訊報》指出,烏克蘭國會外交委員會主席梅列日科(Oleksandr Merezhko)宣布撤回對川普的提名支持,原因在於川普近期公開表示,若再度當選總統,將大幅削減對烏軍援,並考慮承認俄羅斯對克里米亞的主權,以迅速結束戰事。

梅列日科直言:「川普的立場違背烏克蘭國家利益與和平原則。」他批評川普此舉等同於對俄國侵略的妥協,不僅損害烏克蘭主權,也削弱國際對其抗俄戰爭的支持。此舉突顯烏克蘭對川普的不信任與失望。

巴基斯坦態度轉變,譴責對伊動武

同樣出現態度轉變的還有巴基斯坦。6月22日,該國曾高調宣布提名川普角逐諾貝爾和平獎,稱其在印度與巴基斯坦邊境衝突中發揮斡旋角色、促成克什米爾地區停火。然而,不到24小時,巴基斯坦就改口譴責美軍攻擊伊朗核設施「違反國際法」。

總理夏立夫更親自致電伊朗總統裴澤斯基安,表達對美方襲擊IAEA受監設施的嚴重關切,強調伊朗有正當自衛權。這項迅速翻轉的外交態度,也反映川普在國際舞台上手段激進,難以獲得長期一致的盟友支持。

和平獎提名再成爭議焦點

諾貝爾和平獎向來是象徵全球和平與正義的榮譽,但川普的提名卻再度掀起爭論。儘管支持者認為他對中東、南亞危機有實際影響力,促成暫時停火與外交突破,但批評者則指其立場搖擺、手段爭議,甚至違反國際法與和平原則。

專家分析指出,川普的停火斡旋固然為戰區人民帶來短暫喘息機會,但其對烏克蘭與伊朗的政策,卻也造成地緣政治格局的動盪與信任危機。即便獲得和平獎提名,也難以掩蓋國際社會對其領導風格的分歧看法。

未來川普是否能真正角逐並取得諾貝爾和平獎,仍有待觀察。不過從烏克蘭與巴基斯坦的接連撤回支持可見,這場和平獎提名風波,正反映出川普外交操作所引發的全球政治矛盾。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