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幣今年第二季以來強勢升值,累計超過12%,對出口與壽險業帶來明顯衝擊,也讓部分立委質疑央行「對內強悍、對外放任」,並針對外資透過ETF套利、炒匯提出疑慮。
對此,央行則強調,早在2020年即與金管會聯手設限,並每日監控外資資金流動,若發現異常即要求資金匯出,強調對外資「並非放任」。
另一方面,國發會指出,受惠新台幣升值與國際油價未大幅波動,預估今年CPI漲幅可望壓在2%以下,通膨壓力尚屬可控;雖然下半年經濟成長將放緩,但全年「保三」目標仍具信心。
以伊戰爭對台CPI僅影響0.2%,全年通膨低於2%可期
被問及中東局勢對國內影響,劉鏡清強調,中東局勢對油價影響有限,根據今年以來的油價波動來看,油價高點落在1月中的每桶83.48美元,戰爭爆發時反而低於年初水準,隨後更降到每桶約73.35美元,
另外,較為擔憂的荷姆茲海峽遭封鎖,目前情勢已經降溫,對我國通膨壓力可控,劉鏡清表示,此次以伊戰爭「對台灣CPI影響最多0.2%」。
同時,他並指出,新台幣升值有助抵消部分進口能源成本,預估全年CPI漲幅可望低於2%。
遭疑「對內強悍、對外放任」,央行強調每日監控防外資炒匯
近期新台幣兌美元強勢升值,造成出口產業與壽險業受衝擊,朝野立委也對央行政策提出質疑。根據央行資料,新台幣自第二季以來累計升值3.646元,升幅達12.3%。
立委楊瓊瓔質疑,央行授意銀行限制出口商拋匯,卻未對外資採取相對嚴格的措施,例如外資利用ETF操作,規避資金不得停泊於帳上的行政措施,形同「對內強悍、對外放任」。
對此,嚴宗大強調,央行對於匯率市場的控管並未偏袒外資,近年ETF成為外資操作熱點,尤其反向ETF可能被用來規避資金停泊限制,進一步從匯兌操作中套利一事,早在2020年(民國109年)即與金管會達成共識,限制外資持有反向ETF不得超過該ETF總發行量的30%。
嚴宗大透露,央行每日監控外資證券投資的資金動向,若發現資金異常停留或匯入無交易實質背景,會立即要求外資匯出資金。他強調,央行雖然未公開資訊,但透過監視系統隨時監控市場,未對外資放任。
至於出口商拋匯限制,嚴宗大表示,在外匯波動劇烈期間,若企業匯入匯出的行為與過往不同,銀行自然會主動詢問其原因,這屬於外匯管理的常規作法,並非對出口業不合理施壓。
針對外資機構如美國銀行預測新台幣將升至28.8元、甚至明年底上看27.6元,嚴宗大不願評論個別預測,但強調「影響匯率因素很多」,央行不會回應市場預測,而會根據經濟基本面與匯市穩定原則進行操作。
下半年經濟靠民間消費,央行、國發會皆預期全年「保3」
國發會主委劉鏡清指出,今年上半年受惠AI與高速運算等新興科技帶動出口暢旺,預估出口成長高達24.3%,支撐上半年GDP年增率達5.35%。
不過,下半年受地緣政治、美中貿易摩擦及提前拉貨影響,成長動能將明顯趨緩,主計總處預估下半年成長僅約1%。劉鏡清表示,全年來看,經濟成長率可望達3.1%,與原先預期相當。
中央銀行副總裁嚴宗大也表示,第二季新台幣強勢升值,確實對出口形成壓力,但上半年提前拉貨效應帶動經濟強勁,央行預估上半年GDP年增率達5.49%,下半年則將降至約0.78%。即便如此,全年經濟成長率仍可達3.05%,維持「保三」目標。
對於成長放緩的主因,嚴宗大指出,出口增幅可能已超過市場實際需求,恐影響下半年投資動能,但民間消費預期仍將維持溫和擴張。此外,相較出口業受匯率波動衝擊較大,內需服務業受到的影響相對有限,有助穩住整體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