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賴清德日前脫稿演出「打掉雜質」說引發各界一片譁然,多個綠營內部群組則是一片靜默,藍營民調專家指出,這是賴的「心內話」,在不斷掉槍下,反而會打出更高的反罷免投票率,至於具體影響,則要看7月初的民調結果。
賴清德是在24日出席桃園市客家青年會活動時,發表「團結十講」的第二講,結果提及「透過一次又一次選舉、罷免打掉雜質」,除了網路熱議外,也引發藍、白陣營全力猛攻。
一位藍營重量級立委在聽聞此事時,咬牙切齒地說出兩個字:「雜碎」;對於賴清德是否在動員基本盤,要衝過罷免案25%的通過門檻時,他點點頭說:「民眾不是潘仔(笨蛋),在投票時一定會給賴一個教訓。」
根據藍營所掌握,館長先前訪問上海,對於綠營基本盤有所影響,再加上青鳥舖天蓋地攻擊抹紅效果不大,賴清德的第二講有微調用詞,「更加重口味」。
「因為罷免不需要中間選民,就是要尖銳刺激言論。」藍營政治幕僚稱,綠營支持者就是要重口味、仇恨值。
賴清德「雜質說」在罷免投票30天前丟出是要「讓仇恨值的子彈飛」,以及評估對國民黨的「最後一擊」,選戰操作相當細膩。
館長效應賴微調加料,投票前一個月讓仇恨值子彈飛
事實上,賴清德在2019年副總統政見發表會時,也提出「打掉一中雜質」說;同時在一年多前就職前夕曾喊出「洗滌人心」,當時即引發輿論譁然。
這次賴清德進一步提出「雜質說」,立即成為網路熱搜議題,相形之下,多個綠營內部群組反而靜悄悄,都很沈默和安靜。
有人形容是「裝作不知道」、「生活正常」,而總統府和民進黨中央則是緊急滅火,盼政治人物勿過度解讀。

熟悉綠營生態的民調專家解讀,賴清德在罷免案主帥上陣,講出了他的真心話,也變成對他的「不信任投票」,成敗都在十講後續會如何「亂講」,同時反罷免的投票意願「一定會增加。」
針對賴清德的政治目的,藍營人士稱,首先,對於支持民進黨的選民而言,「民主淬鍊」、「罷免是制度內的抵抗力量」,能強化正當性;同時與「抗中保台」敘事一脈相承,能加強民眾對賴政府抗壓的領導信任。
抗中保台敘事一脈相承,後續八講牽動美中神經
其次,他分析表示,在國會朝小野大局勢下,賴政府實質施政困難,此時藉由「團結」與「罷免」語言轉向群眾溝通,是將制度對抗轉化為政治能量的操作策略。
第三,他指出,賴清德在同步操作對內壓縮「不信賴」聲音的空間、對外展現強勢總統形象,傳遞出「敢於直言與挑戰反對力量」姿態,有助於塑造強人領導形象,並和中國政治交鋒形成鮮明對照。
「前幾天才說要共商國是,這一下去永無和諧之日。」選戰專家建議,藍營此時必須突顯民進黨嚴重的雙標問題,根本就是「打著民主反民主」,特別是要導入國際輿論,必須要有政治論述。
事實上,就連美國政府分析單位都想了解,中國對於賴清德的第一講和第二講的後續反應,特別是共軍可能對台行動的時間與規模,以及是否會比過去圍台軍演的強度還高。
對於賴後面還有八講,會進一步重口味到什麼程度?不只影響台灣內部的罷免氣勢走向,美、中都在張大眼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