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改善護理人力荒、減輕臨床護理壓力,衛福部自113年3月起推動急性一般病房「三班護病比」制度,並設立獎勵金制度鼓勵醫院提升人力配置。衛福部6月19日首度撥付達標獎勵金,共計新台幣5.47億元,成效初現,但也暴露部分醫院人力結構的嚴重落差。
林口長庚領最多獎金,雙和醫院成唯一掛零醫學中心
根據衛福部資料,首波獎勵金前五名的醫院分別為林口長庚(4053萬元)、高雄長庚(2855萬元)、台北榮總(2368萬元)、三軍總醫院(2227萬元)與彰化基督教醫院(1869萬元),多為醫學中心,顯示高層級醫院在人力配置上具備較強資源。
然而,全國卻有27家醫院因未達「三班護病比」要求或僅一班達標,無法領取任何獎勵金。其中最受矚目的是醫學中心雙和醫院,成為唯一獎金「掛零」的醫學中心,引發外界對其人力安排的質疑。
27家未達標醫院公布,5家部立醫院入列
此次未達標名單中,包括部立台南、台北、苗栗、豐原與彰化等五家部立醫院,以及阮綜合、亞大附醫、敏盛綜合、李綜合苑裡、中國醫台北分院、萬華醫院等地區與區域醫療機構。衛福部表示,這些醫院將進一步接受協助與輔導,提升護理配置能力。
衛福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副司長陳青梅指出,第一階段的達標條件為三班(白班、小夜、大夜)中有二班符合標準,便可獲得3%加成獎勵;若三班皆達標,則加成提高至7%。此次首波統計區間為113年3月至114年3月,共有363家醫院符合條件領取獎金。
第二階段獎勵標準更嚴格,三班皆達標才有獎
自114年7月起,第二階段獎勵標準將提高,醫院需三班皆達標才能獲得10%的住院護理費加成。陳青梅強調,這項制度設計是為鼓勵醫院全面改善人力結構,不再讓夜班或假日班次淪為「無人區」。
面對部分醫院未達標的情況,衛福部長邱泰源25日在立法院受訪表示,衛福部會主動了解各醫院面臨的困難,並提供必要協助。他強調,獎勵金必須專款專用於護理人力,例如用於鼓勵留任、補貼假日或夜班人員,或針對白班獎勵等KPI績效措施。
邱泰源強調:「獎勵金不是用來貼補醫院營運,而是要讓護理人員真正感受到職場改善。」他並承諾,若護理人反映未感受改善,衛福部將再與醫院溝通調整分配機制。
人力已有成長,護助平台加強監督透明
據陳青梅指出,目前各層級醫院人力已有明顯增加,113年5月對比去年同期,全台護理人力已淨增逾1500人。她也表示,「三班護病比達標獎勵」未來將每季發放,以強化政策持續性。
此外,為加強資訊透明,衛福部已建置「護助e起來」監測平台,公開醫院達標情形、獎勵金金額與使用方式,並將不定期稽核。各醫院也被要求在院內公開獎勵金分配辦法,並主動與護理人員說明使用原則。
若護理人員對獎金分配或制度執行有疑義,可透過「護理職場爭議通報平台」申訴,衛福部將提供調查與處理機制。
針對媒體報導衛福部斥資1800萬元建置的「空轉平台」疑似運作失靈,引發民怨,邱泰源也澄清這是誤解。他表示,平台運作順利,可能是操作人員不熟悉造成誤會,護理及健康照護司將另行說明平台功能與操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