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川普的上任到中東局勢的失控,各國已逐漸意識到美國可能不是一個可靠的夥伴。在川普上任初,許多政治學者猜測美國未來可能重回孤立主義,至今,川普在對外貿易政策上的確向保護主義靠攏,但在政治方面上沒有明顯孤立主義的跡象出現。然而,川普的政策可謂是日新月異, 使各國開始多元發展新的夥伴關係,甚至出現跨區域合作的趨勢。
馬克宏 :歐洲必須發展自己的軍火系統
根據法廣的報導,近日在海牙舉行的北約峰會上,馬克宏表示,「歐洲必須發展自己的軍火系統,才不會受到美國的限制,我們就自由了」,並表示會員之間應該要停止對協議毫無意義的貿易戰。
法國總統馬克宏在2017年提出以「戰略自主作」為外交政策的核心,希望減少對美國的依賴,並加強北約的關係,而戰略自主的概念已被越來越多的歐盟夥伴採納 。
部分歐盟國家有 64%的武器來自美國,法國對此十分擔憂
根據德媒Table Media的報導,歐洲國家主要向美國購買武器,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 (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 SIPRI) 的數據顯示,歐洲的北約會員國在 2020 至 2024 年間的武器進口,有 64% 來自美國。
德國與比利時則已向美國訂購 F-35 戰鬥機,並且德國偏好「愛國者」地面防空系統。對此,法國擔心華盛頓可能禁止轉讓美國製造的武器,例如 F-16 戰鬥機。
法國為歐盟共同防務與安全政策的幕後推手
基於歐盟作為高制度化的超國家機構,會員國要在共同安全與防務政策達成共識,並致力發展戰略自主並非容易,聯合採購便是歐盟戰略自主的重要部分,而歐洲安全行動(SAFE)計畫和歐洲國防工業 EDIP 融資計畫都是法國的要求,這兩個計畫都包含 65% 的支出應在歐洲進行的條款,並且2021年通過的歐洲和平基金(European Peace Facility),使歐盟共同防禦政策的得以實現。
歐盟戰略自主尚不成熟,仍需與美國維持積極的關係
有鑑於歐洲國家的主要威脅來自俄羅斯,這使得離俄羅斯越近的國家,國內對國防預算資金的接受度也越高,如芬蘭。芬蘭原先為中立國,在俄烏戰爭開打後加入北約,芬蘭國防部長周三表示歡迎北約成員國在芬蘭北部建立軍隊;反之,離俄羅斯越遠,公眾輿論更偏向反對,如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表示將國防支出提高與西班牙國家的福利政策並不相容。
而在此次北約峰會上,各國同意川普提出將國防開支目標增至GDP的5%的要求,即使並非所有歐盟會員國都支持這項國防支出,其中主要軍事支出佔3.5%,剩下1.5%則用於協助軍事的基礎建設、網路安全等。
歐盟的戰略自主可說是在法國的推動下促成,即使歐盟逐漸對美國失去信任,並開始發展歐洲自己的共同防務與安全政策,但從此次的北約峰會上,可以看出大部分歐盟會員國對美國仍十分依賴,一部分原因可能來自歐盟自身的軍事系統不夠成熟所致,但不可否認的是,隨著區域衝突加深,各國軍備競賽正悄然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