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指數疲弱,新台幣近期如沖天炮般強勢升值,新台幣匯價今(17)日盤中甚至驚見28.95元,睽違三年重回「28字頭」。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指出,若七月對等關稅正式上路、稅率升至15%甚至25%,再加上新台幣短時間強升,將形成「雙重壓力」,對出口、投資與整體經濟造成衝擊,甚至可能導致廠商出走。
對於央行似乎一改常態、「放手」匯市,吳大任認為,如今新台幣就算不是高點,也已經非常接近,央行應採增加新台幣供給,來維持匯率穩定,避免劇烈波動,讓廠商有時間避險、做緊急調整因應。
不過,他也指出,等到7月對等關稅稅率宣布之後,情況可能反轉,若出口疲弱將使新台幣需求下降,恐會轉為貶值壓力。
推測台美關稅15至25%,廠商面對升值+關稅「雙重壓力」
吳大任指出,5月出口創下歷史新高,顯而易見是企業為因應即將上路的美國對等關稅,提前出貨的結果。對美關稅目前加徵10%關稅,尚處於豁免期,預計7月8日結束後,他認為,關稅可能一舉提高至15%至25%。
「去年台灣對美出口與順差都大幅成長,對美出超明顯,台灣的對等關稅恐怕不會只有英國的10%,」吳大任分析,雖然台灣出口仍以中國為最大宗,但美國無疑是重要市場,若高關稅真的上路,出口成本將明顯墊高,削弱競爭力,影響所及恐非單月數據波動,而是中長期外銷趨勢的轉折。
升值來得又急又猛,出口廠商「接單恐慌」影響出口與投資
不過,相比於關稅政策,新台幣近期急升所造成的衝擊,甚至來得更快、更實質。吳大任舉例,一家接到100萬美元訂單的廠商,若在匯率32元時接單,可換得3200萬台幣;但升破29元後,折合台幣僅2900萬元,收入瞬間減少300萬,若原本生產成本就落在3100萬上下,利潤將從小賺變虧損。
「五月份開始新台幣就大幅度升值,對廠商影響程度或許超過對等關稅」,他表示,目前國內的工具機等部分機械廠基本上不敢接單,就怕賣越多、賠越多,未來沒有訂單,自然就不會有出口。吳指出,不只短期出口可能下滑,若廠商長期處於虧損邊緣,甚至會考慮將生產基地移出台灣,連帶影響民間投資與就業動能。
尤其台灣以出口為導向,出口占GDP比重達6至7成,遠高於韓國、中國等亞洲國家。吳大任指出,其他國家貨幣升值對經濟的衝擊有限,但台灣若遭遇大幅升值,對整體經濟影響深遠。
吳大任:央行有百分百能力阻升,應避免劇烈波動
針對央行似乎未明確干預匯市、甚至傳出限制出口商10點以後才能拋匯、還限制1000萬美元的作法,吳大任表示,央行其實擁有足夠的新台幣資源,有「百分之百能力」可以穩定匯率,避免升值過快。
他強調,央行的責任並非讓匯率不變,而是「不要短期內大幅波動」,否則企業來不及避險、也無法即時調整生產與定價策略。他指出,通常一個國家面對升值時,其實是有百分百能力去阻升的,但是阻貶就不一定,畢竟可能無足夠美元,阻升只是看他願不願意做。
至於有傳聞指出央行實施「十點以後才能拋匯、限額1000萬美元」等控管措施,吳大任認為這種間接干預可能反而引發恐慌,效果也不大。他建議,央行應回歸穩定政策,直接增加新台幣供給才是有效阻升方式。
下半年或有反轉,央行「放手」匯市疑與台美談判有關
展望未來,吳大任認為,這波新台幣升值可能已接近高點,主因在於上半年出口強勁,廠商手中持有大量美元,近期換匯需求高漲,但七月以後若出口因關稅與訂單減緩,美元供給減少,將可能轉為新台幣貶值壓力,下半年匯市有可能反轉。
至於央行指出,新台幣升值可降低進口成本,長期而言其實對廠商營業利益是正向的,吳大任對此看法保守,他表示,多數出口商營收為美元,但支出如薪資等為新台幣,因此若升值過快,短期內會產生實質虧損,「升貶值都有利有弊,但是不應該一次升到位。」
最後,被問及央行對於匯市波動的容忍區間是否有改變、擴大?
吳大任認為,央行的真正考量可能與台美關稅談判有關,「很怕說如果(談判)結果不好,會把罪推到央行身上」,認為是央行干預匯市、操控匯率,導致美方對台施加更嚴格的關稅措施。雖然央行並未參與談判,但在敏感時機,任何市場操作都可能被放大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