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刪除報復稅條款 貝森特:899條正式退出《大而美法案》  投資人暫鬆口氣

國際

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Scott Bessent)26日宣布,美國已與七大工業國(G7)達成協議,將自《大而美法案》中剔除備受爭議的第899條「報復稅」條款,作為交換,其他G7成員國也承諾不對美國企業額外徵稅。這項突破性進展令市場短暫寬心,華爾街對國際稅收政策緊張升溫的憂慮也暫時平息。

第899條退場,G7協議取代報復性稅收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第899條條款原授權美國總統可對課徵「歧視性稅收」的外國公司投資人加徵最高20%的額外稅,被視為美國對OECD全球最低稅制計畫的反制工具。該條款由共和黨眾議員草擬,白宮則一度表達支持,但近月來引發跨國企業與金融市場的普遍憂慮。

貝森特指出,為避免美國企業陷入全球稅務戰場,美方選擇與盟國合作,並於本週達成新共識。他在社群媒體聲明中表示:「基於最新共識,我已請參眾兩院正式將第899條從《大而美法案》中剔除。」

美企業將豁免,OECD第二支柱稅制

根據協議,美國企業將不受OECD第二支柱(Pillar 2)稅制的「利潤未足額納稅規則」(UTPR)限制。該稅制要求年營收超過7.5億歐元的大型跨國企業全球適用最低15%的稅率。OECD與G20推動這項制度,旨在防止企業將利潤轉移至低稅天堂,造成全球稅基流失。

但美國政府長期以來主張,已對國內企業的海外利潤課以嚴格稅負,不應再被重複課稅。貝森特強調:「我們將捍衛稅收主權,拒絕任何損及美國公司競爭力的制度性不公。」

兩院議長回應:配合刪除條款,但保留未來行動權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貝森特的聲明獲得國會兩黨支持。眾議院籌款委員會主席史密斯(Jason Smith)與參議院財政委員會主席克拉波(Mike Crapo)聯合聲明表示,鑑於與G7的共同理解,「我們同意撤除第899條,以確保美國企業不被盟友重稅,但若他國違約或拖延,美方將保留因應手段。」

這項條款原預期可於2034年前創造1160億美元稅收收入,是《大而美法案》中的主要財政來源之一。若取消徵收,可能導致共和黨在預算平衡上的壓力增大,尤其是參院版本僅能籌措約520億美元。

企業與金融市場鬆一口氣,全球商業聯盟曾嚴厲警告

第899條推出後,引發廣泛市場關注。包含殼牌、豐田與LVMH等在內的全球近200家大型企業,組成「全球商業聯盟」(GBA)集體發聲,警告該稅將對外國在美企業構成重大風險,危及840萬個在美工作機會。

TD證券美國利率策略主管戈柏(Gennadiy Goldberg)分析:「從預算案中移除899條是一個明確訊號,有助於穩定外資信心。但市場原本並不真的預期它會成為實際法律,這也可能限制其短期正面影響。」

美未納入OECD規則的爭議與背景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儘管歐洲多國、加拿大、澳洲等已實施OECD最低稅制,美國至今未對其稅法進行相應修法。民主黨過去曾在國會主導時期試圖推動調整,但最終未能取得足夠票數通過。共和黨則強烈反對該協議,認為前財長葉倫讓美國被迫接受未經國會授權的國際稅制。

最具爭議的是UTPR規則,它允許非美國政府的稅務機關,對美國公司因「未足額納稅」進行補課。例如,美國公司因享有國內研發抵稅等優惠,在海外反遭加課稅負,這引發美企極大反彈。

國際稅收合作進入新階段,G7主導新框架

此次G7協議代表國際稅制合作邁入新階段,由加拿大、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英國與美國組成的G7,將推動OECD稅制實施細節在未來數月內完成。美方則明確表達未來不會接受讓非美政府干涉其公司課稅的先例。

貝森特重申,美國支持全球合作,但拒絕承擔「被強加的稅收框架」,他強調:「公平稅制應由國會決定,而不是國際條約片面設定。」

這次報復稅條款的撤回,象徵川普時代以「稅收主權」為核心的國際談判正重新上路,也將深刻影響跨國企業未來數年的稅務規劃與布局。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