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彭博》報導,美國最老牌晶片廠商德州儀器(TI)響應「美國半導體復興」號召,上周宣布投資600億美元的計畫,包括在達拉斯總部附近工廠的擴建計劃,以及在猶他州收購工廠。
在川普政府的支持下,緊隨美光科技公司和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等美國同業之後,德州儀器都發表類似的聲明:大規模投資美國的計劃。
德州儀器宣布投資600億美元的計劃
但是仔細觀察各公司的表態就會發現,拜登與川普政府的兩種振興本土晶片業做法,都沒有從根本上改變晶片產業殘酷的經濟環境,美國晶片業能否再次偉大,仍取決於市場現實與需求動態。
整體而言,這些聲明預示一波巨大的投資浪潮,正在加速推動美國再次成為關鍵電子元件製造強國的目標。華盛頓官員表示,這項動力是川普和拜登政府罕見的共同目標,將帶來經濟和國家安全效益。
毫無疑問,許多美國人都支持這個想法。蘋果和輝達等大型公司也紛紛對德儀、美光、格羅方德擴大投資表示讚賞。對於蘋果和輝達而言,分散供應鏈的地點,有助於抵消疫情等造成的供應中斷,也有助於抵消地緣政治緊張局勢造成成本的上升和市場的不穩定。
川普政府在勸說企業在美國建廠方面採取與前任不同的策略。前總統拜登推動的《晶片與科學法案》試圖利用稅金作為補貼措施,降低美國製造晶片的成本,希望比東亞國家的晶片廠更低。目前,在川普執政期間,強調利用關稅為武器,試圖以關稅懲罰在海外建廠的企業,吸引這些企業到美國建廠。
德州儀器在宣布600億投資計劃之前,就致力於建造更有效率的新廠,該公司表示將建造更多工廠,但僅限於滿足對搭載該公司晶片的各種電子產品的需求。
美光和格羅方德承諾擴大投資美國廠區
記憶體晶片巨頭美光在放緩投資一段時間後,現在因為人工智慧(AI)基礎設施需要更多高階記憶體晶片需求,有助提升美光業績,該公司因而增加資本支出。格羅方德近期也說,將依照最終需求靈活部署已經承諾的數十億美元投資支出方案。
顯然,美國正在重新關注晶片的國內生產,然而,這是否會為晶片產業帶來持久的變革,仍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晶圓廠的建造成本高昂,而且老化速度很快。如果晶圓廠不全力運轉,成本就會很高;如果晶圓廠缺乏競爭力,或是遇到技術問題,則可能產生毀滅性的後果。
在2021年以前,英特爾公司曾經是全球最大的晶片製造商,也是當時獲利最高的晶片製造商。如今,曾經備受吹捧的俄亥俄州新廠卻成了一片閒置的廠區,該公司最近再次裁員,並且由於落後競爭對手,晶圓代工部門每年虧損數十億美元。英特爾現在拼命爭取外部客戶,甚至找上競爭對手,爭取更多訂單,讓這些晶圓廠更接近滿負荷運轉。
即使是規模較小的蓋廠計畫也不是避風港,因為機台和運行晶片生產設施的成本巨大,可能很快就會壓垮一家公司的財務狀況。
晶圓材料製造商Wolfspeed聲請破產
全球最大的垂直整合的碳矽化晶圓製造商Wolfspeed於6月23日聲請破產,就是慘痛的教訓。
《彭博》上周報導,美國公司Wolfspeed將根據一項削減數十億美元債務的安排,被包括阿波羅全球管理公司 (Apollo Global Management Inc.) 在內的債權人接管。
儘管該公司根據《晶片法案》獲得7.5億美元的擴張資金,但是由於未能迅速投產新工廠,被迫與債權人和投資者達成破產協議。
從這個案例可以知道,美國晶片製造商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將決定半導體製造業的復興大業,能否紮根。目前,在推動製造業回歸美國的過程中,亞利桑那州可以說是最大的贏家。
台積電正在亞利桑那州擴張產能,該公司也做出有利於白宮的承諾,承諾增加美國製造的投資,未來,台積電是否履行這些承諾,與競爭對手一樣,取決於不斷變化的市場供需動能。
同時,美國昔日晶片巨頭英特爾和台積電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各自走不同方向。對比這兩家公司2025年第一季財報,我們可以看到一幅鮮明的畫面:一家巨頭的業績增長破紀錄,另一家昔日的領軍企業努力應對業績停滯,虧損擴大以及大規模的重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