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大罷免戰局進入倒數計時,卻意外殺出一頭巨獸,他的名字叫──美國總統川普。
這一場大罷免運動,罷團站在檯面上,民進黨在旁擔任助攻的角色,整個戰局從一開始就定調以「抗中保台」為主軸來布局,結果沒料到的是,「抗中保台」這張牌,不管是節奏或是內容,都被美國總統川普接連三記重拳打得有點暈頭轉向。
從4月初的全面對等關稅、5月閃電與中國談判,到6月中旬突然對伊朗發動閃電軍事打擊,川普不按牌理出牌,成了大罷免中的「黑天鵝」與「灰犀牛」,打亂綠營14個月來精心部署的選戰敘事。
川普三拳齊下,打亂「抗中保台」政治節奏
民進黨原本期望以「抗中保台」統合內部與外部動能,將地方罷免包裝成對抗中國滲透與保衛民主價值的延長戰線。然而,這套策略先是被總統府、民進黨黨工出現共諜劃出一道裂痕,接著在國際局勢劇變下讓裂痕成為破口,而讓破口逐漸擴大的主因就是川普出人意料的三連擊:
第一拳:半導體、對等關稅、匯率戰開打
川普重新入主白宮後,首先把苗頭對準台灣的「護國神山」台積電,3月初台積電宣布再加碼投資美國1000億美元,總金額達到1650億美元。
接著,在4月初宣布全面啟動「對等關稅」政策,針對主要貿易逆差國輸美產品重新課稅,原本台灣以為台積電加碼赴美投資應該可以獲得較低稅率,結果對等關稅一公佈台灣的稅率高達32%,比競爭對手日本、韓國還高,雖說目前擁有90天豁免期,但最後關稅稅率落在哪裡還未知,但接下來勢必波及台灣出口產業。
接著,5月初台幣匯率突然急速升值,股市上上下下震盪激烈,老百姓疲於應付高漲的物價,這不僅衝擊本地經濟信心,也動搖民眾對「抗中靠美」戰略的信任基礎。
當美國忠實盟友、台積電也加碼到美國投資,台灣還是被捲入貿易懲罰,民進黨難再以「與美同盟」作為萬靈丹。
第二拳:與中方達成談判協議
就在「抗中保台」敘事逐漸升溫時,5月初川普政府卻突然在瑞士日內瓦與北京快速達成原則協議,暫緩部分科技與關稅措施,甚至在6月27日宣布美中雙方已經簽訂貿易協議,這使得民進黨對中強硬論述瞬間失效,變成「用力過猛」的尷尬局面。社會輿論轉而質疑:既然美中都能談,還搶先台灣與美國簽訂了貿易協議,那為何我們要選擇強碰?
第三拳:轟炸伊朗核設施
6月中旬,川普下令戰機轟炸伊朗地下核設施,正式點燃以伊衝突。全球媒體焦點迅速轉向中東戰火,台灣內部罷免議題被邊緣化。賴清德總統精心設計的「團結十講」開講第一天,媒體頭條卻是川普飛彈落下的畫面,政治能見度瞬間降溫。
這三記重拳,可說拳拳到位,徹底削弱綠營原本欲主導輿論「抗中」風向的規劃。抗中不再是共識,而變成風險,民進黨的罷免訴求也因國際議題升溫而變成同溫層效應。
反罷免動能首次超車,風向生變
根據《震傳媒》昨(26)日公布最新民調顯示,有49.5%受訪者表示不贊成罷免,超越贊成者(36.8%)。在投票意願上面,38.7%願投下反對罷免票,遠高於27.1%表示會支持罷免;另有26.7%表明不會去投票,顯示罷免方動能不足,該媒體更稱這是民調中首次出現反罷方動能高於罷免方的現象。
更關鍵的是,即使罷免案成功、將來面臨補選,仍有45.8%民眾表示不希望民進黨國會過半,顯示執政黨未必能收回席次,反可能面臨新的政治風險。
這份民調反映出兩件事:一是民眾對罷免動機與手法的疑慮正在上升;二是大環境的不確定感,讓選民傾向「保守穩定」,寧可不要再增加政治變數。罷免原是民進黨對藍白聯手的反擊,卻反成賴清德政府的消耗戰。
藍營熱戰動員升溫,民進黨還有好牌?
罷團空戰打得激烈,民進黨輔以陸戰支援,被罷方國民黨空戰沒有優勢,改為選擇從地面戰推進。
其實從基隆市長謝國樑抗罷成功經驗中,藍營調整戰術,不再「冷處理罷免」,而是主打「溫和熱戰」,那就是不攻擊罷免方,但持續與選民面對面說明,舉辦中小型活動累積支持,並於最後兩週進行集中催票。
被提案罷免的台中三位年輕藍委廖偉翔、羅廷瑋、黃健豪,新北廖先翔,桃園牛煦庭背後有市長盧秀燕、侯友宜、張善政等人支持站台。立法院長韓國瑜也將登場助陣,畢竟罷免案若成功,將直接衝擊韓國瑜的立法院院長寶座。
相對之下,民進黨內除了賴清德外,地方諸侯如陳其邁、黃偉哲均態度保守,尤其高雄、台南深綠選區以外有志爭取縣市長大位者,大多保持沈默。原本希望炒熱議題如「陸配居留權」、「中正路改名案」、「地方補助削減」議題現在看來很難激起討論熱度,反招批評。如今,只能退回基本盤,鎖定深綠選民訴求,拉高基本盤的投票率,操作難度頗高。
川普黑天鵝效應仍在延燒,賴清德須面對戰略調整
台灣是淺碟市場,主要能源都是進口,所以只要國際上有任何風吹草動,就會造成台股的漲跌波動劇烈,當然消費、投資行為也會深受國際影響。所以川普開的這艘美國大船,在國際舞台上每一次的突襲,都會引發台灣這艘小船的劇烈震盪。從關稅、匯率到美中談判,再到以伊12日戰爭,他不只是黑天鵝,更是壓得台灣大罷免選戰失衡的灰犀牛。
原本民進黨計算精密、希望透過罷免削弱國會在野陣營,進而取得國會主導權。但此刻,戰略出現破口,群眾情緒不再「聽話」,大罷免若仍停留在意識形態動員的路徑,忽視國際現實的牽引,恐怕後續大罷免的動能會出現問題。畢竟「抗中保台」不是萬能劇本,就算是萬能劇本也有邊際效應遞減問題,在川普治世的新國際格局中,民進黨必須重新寫下一版更符合現實的選舉說帖,否則將不止於跛腳,而是自斷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