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壽險公司2個月匯損超過500億 金融業和電子業都搶買避險工具「愈避愈貴」

金融

根據金管會公布數據,5月壽險業國內投資收益達613億元,寫近十個月新高,實際上新台幣兌美元4月到5月升值10%上下,6大壽險公司4月虧近200億,5月再虧近350億元,短短2個月內獲利蒸發超過500億元,消息一出6月30日金控股、尤其有壽險的金控股全面下跌,也使得台股在22500點上下盤整,上攻無力。

新台幣大升值,壽險匯損2個月超過500億

台股上周(6月23日到27日)大漲534.34點,來到22580點、台積電漲回近月高點1080元,但30日開盤後呈現略低於平盤震盪的走勢,金融股國泰金、中信金、新光金、富邦金、凱基金等全面下跌,尤其國泰金和新光金盤中跌幅都超過2%,成為台股欲振乏力的原因之一。

原來,金管會上週公佈,壽險業5月單月爆虧1,066億元,拖累金融三業(銀行、證期投和保險業)單月盈轉虧488億元,是史上同期最差紀錄,累計前5月獲利更直接腰斬到2,328億元。

而且,壽險業5月避險比率64%,月增僅0.1個百分點,因為能選擇的避險工具少,各家金融機構、電子大廠都搶著買,使得兩大避險工具成本CS(換匯)和NDF(無本金遠匯交割)的年化成本耶,已分別衝上近3%及6.6%史上新高。

避險工具有限,金融業和電子業都在搶

「等於是金融業和電子廠,都搶著做兩件事情,賣美元、買避險工具。」一位業者透露,有些電子大廠,「只能做,不能說。」

金管會6月也火速改變準備金計提方式,有助提升壽險業外匯準備金餘額或稅前盈餘,以降低市場風險對獲利衝擊,將改善帳上數字。

但新台幣升值之勢,在6月底,尤其是上週似乎加劇,幾乎可用「驚濤駭浪」來形容,盤中一度觸及28.74兌1美元的價位,台幣兌美元匯率一周內從29.6升值到29.081。

不只是壽險,5月新台幣升值也衝擊到銀行業,銀行業前5月稅前盈餘2,414.4億元,年減2.7%。不受匯率影響的券商期貨投信業,合計前5月稅前盈餘408.4億元,年減31%,主因是全球股市4月大跌,成交量已經明顯較去年減少。

金管會火速改變準備金計提方式,電子業也蒙受匯損

雖然業界傳出,壽險業一直賣手上的台積電,來彌補虧損,但金額相差懸殊。此外占國內出口大宗的電子業,手上的資金不會比壽險少,但電子業的匯損,一般而言要在半年報才看得出來,也就是7月中以後才會明朗,一位電子大廠主管說,「對財報的壓力也很大。」

他接著說,「以前毛利還有3%,現在有AI伺服器,毛利高一點,但台幣升值都超過8%,你說壓力大不大,我們是大廠,那其他小廠呢?」

「5、6月是否都提前拉貨,像央楊楊總裁說的一樣?那現在呢?」被如此問起,這位電子大廠高層說,「川普剛宣布要關稅,我們全部暫停出貨觀望,一宣布延90天,我們瘋狂出貨,至於現在…重新陷入觀望,暫停出貨,等台美關稅談判結果出來再決定。」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