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總統近日展開「團結國家十講」,繼第一講「長毛象」及第二講「打掉雜質論」都遭藍白鎖定攻擊之後,昨(29)日第三講「制憲無台灣主體論」同遭鎖定攻擊,並且引發綠營內部一些檢討微詞。
大罷免如火如荼展開之際,主帥親上第一線發表重要談話,直接面對民意,本來就有政治風險,何況賴總統不只一講,而是有十講,在一般民眾關心國際政經情勢大於國內政治的氛圍下,剩下的七講的確讓黨內有志之士感到憂心。
對此,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坦言,確實引發藍白很多攻擊,他們不是跳腳就是歪樓,畢竟面對大罷免大成功,藍白當然都會移花接木、斷章取義、曲解渲染,但這都不影響社會正向理解總統的用心跟所闡述的事實。
溫朗東開第一槍:十講是嚴重戰略錯誤
對於賴清德總統團結國家十講遭藍白鎖定攻擊,民進黨籍政治評論員溫朗東開出第一槍,直言這是嚴重的戰略錯誤,宜盡速調整、喊停。他解釋,總統有行政權,其任命的行政院長受立法院監督,而被監督的人不應該親上火線。
溫朗東並認為,賴清德「以上剋下」在輿論觀感上並不討好,例如藍委徐巧芯、王鴻薇對抗公民,是她們吃虧,如今賴清德對抗藍委及親中媒體,則換成是他吃虧;而這幾天,氣勢跟民調往藍白靠近,最主要的成因,就是藍白形塑出「藍營集結對抗賴清德」的局面。他認為,這樣發展下去,對大罷免不利,對台灣不利,如果要延續團結國家十講,那應該聚焦在具體內政,「此時並非理念溝通的良機」。
除了溫朗東之外,立場較親台派的華視《三國演義》主持人汪浩亦發出檢討之聲,指賴清德「制憲無台灣主體論」的說法不夠精確。他並表示,賴總統無論講什麼,外界都會做文章,而這次史實表述不精準,應該道歉承認。
賴清德十講惹議,總統府立即危機處理
針對「制憲無台灣主體論」引發各界質疑,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表示,總統於演講原意是指制憲當年並未經過台灣人民普選產生,一直到前後7次修憲時,台灣人民才成為修憲的主體,所以總統說建構以台灣為主體的共同意識。
郭雅慧進一步指出,以歷史角度而言,1946年制憲國民大會代表多數是透過政黨分配及協調產生,但當時所謂的台灣代表對於憲法內容的決定並無實質參與;直到終止動員戡亂,廢除臨時條款之後,7次修憲的代表才是由台澎金馬全體公民直選產生。
儘管郭雅慧的澄清來得及時也有道理,但之所以需要做出澄清的動作,本身就顯示賴清德的「團結國家十講」確實有值得檢討精進之處。府方人士也坦言,藍白接下來一定還會不斷挑毛病,但「團結國家十講」已經講了前三講,之後絕對不能停,停了反而會重挫氣勢。
18位台灣人參與制憲大會,只占0.8%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分析,賴清德總統的團結國家十講,當然每一講都會引發藍白很多撻伐跟攻擊,他們不是跳腳就是歪樓,畢竟面對大罷免大成功,藍白當然都會移花接木、斷章取義、曲解渲染,但這都不影響社會正向理解總統的用心跟所闡述的事實。
針對「制憲無台灣主體論」,吳思瑤指出,國民黨一直挑毛病說,1946年有18位台灣人參與制憲大會,但他們是被當時台灣省行政長官陳儀所欽點,能夠說是台灣人民所派出的嗎?且當時制憲大會的總體員額是2050位,台灣人只佔全體制憲大會0.8%,連1%都不到,這樣足夠代表台灣民意?足夠有代表性嗎?國民黨數學有這麼差?
吳思瑤強調,現在的憲政體制是台灣主體意識經過7次修憲所建構出來,所以台灣每個國人,包括政治工作者、政黨都要恪遵憲法,不是像這屆立法院藍白立委宣誓就職時,一手對國旗宣誓要恪遵憲法,但這一年多來的行徑卻是違逆憲法、違憲毀憲。
只不過賴總統簡短幾句話說出口,經過直播放送無遠弗屆,事後全黨要用很多澄清和說明來為他解釋、打圓場,這的確是吃力不討好的政治考驗。
「公民版國安簡報」出現非預期效果
針對「團結國家十講」的構想,府方人士重申,這是從「在野高層國安簡報」延伸而來的「公民版國安簡報」,是為了團結國家一起來反共護台,而藍白不只不參加「在野高層國安簡報」,還持續對「公民版國安簡報」挑毛病,顯示他們不願意與國家團結在一起。
府方人士細數,賴清德總統第一講「國家」,強調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未統治過台灣,而藍白卻以其中「長毛象」來歪樓;第二講「團結」,強調中華民國派與台灣派透過選舉罷免來淬練共識以反共護台,而藍白卻以其中「打掉雜質」來歪樓;第三講「憲政」,強調藍白在立法院推動毀憲亂政的法案,而藍白卻以其中「制憲無台灣主體」來歪樓。
歸納以上幾點,府方人士指出,藍白無法駁斥賴清德總統所猛踩的痛點,反而專挑很瑣碎的小點來歪樓,顯示他們根本無法正面回應痛點,所以才設法歪樓轉移焦點。最後,該人士強調,更何況藍白所挑出的小點,賴清德總統也沒有講錯,包括台灣以前真實存有長毛象,多位藍白要角自己承認自己是雜質,以及制憲時確實沒有以台灣為主體。
政治比的是議題設定,當某種論述或說法被大作文章、被歪樓而偏離原意,或許就應該收拾戰場,重整旗鼓,一直吃對手的口水爭辯下去,恐怕不是太聰明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