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的退休金再次面臨風險。根據勞動基金運用局1日最新公告,2025年5月勞動基金單月虧損高達929.8億元,累計前五個月已虧損近2920億元,整體收益率為負4.26%。其中,新制勞退基金虧損最為慘重,前五個月損失逾2000億元,平均每位勞工帳戶虧損達1.57萬元。造成此次巨額虧損的主因,正是5月間新台幣對美元急升逾2元,加上全球債券價格下跌,勞動基金龐大的外幣部位成為最直接的受災戶。
勞動基金累計前五個月已虧損近2920億元
今年5月,新台幣匯率由月初的32.4元兌1美元,迅速升至月底的30.3元,單月升值幅度高達2.1元,為近年來少見的劇烈波動。外資熱錢回流、台股創高,以及市場對美國減息預期升溫,是推動台幣升值的主因。然而對於勞動基金這類長期持有大量外幣資產的公共基金來說,台幣急升意味著帳面價值瞬間縮水,匯損直接吞噬了原有的投資收益。
新制勞退成最大苦主:1,292萬人平均帳面損失1.5萬
勞動基金總規模截至5月底達6兆8,949億元,其中新制勞退基金即占4.55兆元,是最大一塊。這筆資金來源於雇主每月為員工提撥的6%退休金,累積在個人帳戶中。根據統計,該基金5月單月虧損逾900億元,年初以來已虧2039.1億元,平均每人損失超過1.5萬元。對許多中低薪勞工而言,這是「看得到卻領不到」的隱形風險,也引發勞團質疑政府基金操作是否過度依賴外幣資產。
舊制勞退與勞保基金亦難倖免:虧損超過800億
不僅新制勞退受害,舊制勞退與勞保基金同樣遭到重創。舊制勞退基金(含公務員退休金)前五個月虧損377.9億元,收益率為-4.17%;勞保基金虧損467.3億元,收益率為-4.66%。此外,由衛福部、農業部委託管理的國保年金與農退基金,亦雙雙虧損278億元與8.9億元。無論管理單位或法規屬性如何,全數公共退休基金皆難逃台幣升值與市場震盪的雙重夾擊。
匯損機制與避險策略:為何難擋台幣急升?
不少勞工質疑,匯率風險早就存在,為何基金仍大幅曝險?勞動基金運用局回應表示,目前基金多數配置於海外市場,包括美國債券與全球股票,由於資產久期長,避險成本過高,若採取全面性避險將壓縮收益率。然而專家指出,匯損與報酬本不應是「二選一」的關係,長期而言仍應設立動態避險機制,並強化操作透明度與績效問責。
國際市場多重逆風:不只是匯率
5月金融市場雖有回溫跡象,但整體不確定因素依然眾多。包括美國對中國再度加徵關稅、歐洲經濟復甦力道不足、美債殖利率高漲、地緣政治風險等,皆對全球資產配置產生重大影響。尤其是債市表現低迷,更使傳統配置比重較高的公共基金難以轉身。法人分析,未來數月若台幣升值趨勢不變,勞動基金的「帳面黑洞」恐怕還未見底。
展望下半年,勞動基金是否有望止血?勞動部指出,目前已密切觀察匯率走勢與國際政經情勢,並將逐步調整資產配置比例。然而市場人士認為,台幣若持續強升,將壓縮整體投報空間。除非能提高國內資產配置占比、建立彈性避險機制,否則結構性風險依舊存在。這場由匯率引爆的基金風暴,恐怕只是長期財務挑戰的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