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幣近期聲聲漲,對台灣經濟主體-中小企業造成衝擊,為協助以出口為主的全台4.6萬家中小企業因應匯率波動,經濟部今(2)日表示,將成立以3個月為一期的「協助產業因應匯率變化任務小組」。
整體而言,經濟部提供的措施除了成立任務小組,較為新穎的是與八大公股行庫合作,加強宣導常用匯率避險工具,並期望將在最快時間內能夠進一步協調金融機構與主管單位,簡化相關避險工具的程序。
至於金融支持則與先前針對對等關稅衝擊提出的金融支持方案相同,例如中小微企業多元發展專案貸款、疫後振興專案貸款、外銷貸款優惠信用保證方案等五項。
中小企署署長李冠志表示,目前對中小企業的支援,大多是在既有機制下所能提供的協助工具;不過,行政院早在四月初便已提出多項拓展市場與促進就業的方案,目前正努力推動特別條例在國會通過,好讓執行單位得以編列特別預算,進一步推出更多支援措施,例如外銷貸款優惠信用保證方案加碼60億元等,這些計畫都需要相應的經費與預算支持。
4.6萬出口中小企面臨壓力,任務小組初期要每天開會運作
經部成立任務小組,希望跨單位整合資源,以快速應對企業需求。政務次長何晉滄表示,任務小組初期希望能夠每天開會,了解匯率波動及相關產業希望政府協助議題,「初期希望開會頻率比較頻繁,後面就看匯率波動情況」。
針對外界看新台幣升值其實是中長期的趨勢,何晉滄表示,任務小組將以三個月為一期,將視匯率波動狀況而定,若波動繼續、任務小組也會繼續。
政務次長何晉滄指出,任務小組主要組成成員為經濟部,包含中企署擔任幕僚單位,產發署、貿易署等,若遇到需跨部會協調部分,也會進一步溝通。
中企署署長李冠志表示,根據與財政部蒐集到的資料,以出口為導向的中小企業有4.6萬家,其中又有八成是用美金來計價,將受匯率波動衝擊;目前上半年出口接單狀況,除了電子資通訊等ICT相關產業接單有成長外,機械、紡織、金屬製品、塑橡膠等都面臨壓力。
李冠志指出,將協調國內公股行庫給予避險工具,如遠期外匯、外匯選擇權,並在公銀行庫、中企署、工業會、商業會網站中上架關於避險工具的懶人專區,方便查詢以使中小企進一步了解。
另外,經濟部也在「中小企業網路大學校」網站中開設針對匯率風險的線上課程,並鼓勵國內中大型企業優先採購國內中型企業的服務與商品。
避險工具簡化流程卡關制度面,經濟部要協調金管會與央行放寬
針對八大行庫部份主要有兩大面向,除了提供融資協助之外,經濟部將全力推廣中小企業透過遠期外匯合約和外匯選擇權等避險工具避險,並且鼓勵自然避險,希望企業採用「同一幣別收付」,降低匯兌風險。
會中,李冠志也表示,希望各大行庫能進一步把遠匯合約、外匯選擇權的執行流程簡化;不過,金融機構提供金融避險工具,要給中小企「簡化流程」,也並非說簡化就可以簡化。
對此,李冠志說,在相關流程希望給中小企進一步簡化部分,這的確牽扯到制度面,因此經濟部會在最短時間內與金管會、央行、八大公股等單位協調,就避險需求流程上可以給予簡化空間。
何晉滄表示,經濟部跟金管會等單位有溝通平台與定期會議,相關避險工具會在在既有規定下,拓展便利性。
媒體問及,相關避險措施其實也是需要成本,經濟部是否有給予成本補助的規劃,李冠志回應,購買成本關乎市場機制,因此與行庫於昨(1)日協商,也希望他們提出成本最低、手續最簡便的商品,做一個整理,也請行庫可以進一步思考,能將相關費用降低、讓手續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