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2日表示,經過完整評估後,決定在未來兩年內逐步退出氮化鎵(GaN)業務,這是因為媒體報導,美國大廠納微(Navitas)半導體於提交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消息指出,台積電將於2027年7月31日結束氮化鎵晶圓代工業務。
台積電對媒體表示,基於市場與台積公司的長期業務策略,而決定解散該部門,司正與客戶緊密合作確保在過渡期間保持順利銜接,並致力在此期間繼續滿足客戶需求。
台積電宣布結束氮化鎵業務,Wolfspeed宣布破產
同時,美國碳化矽(SiC)大廠Wolfspeed先前一連串傳聞後,本週正式宣布聲請破產。第三代半導體,不論是GaN和SiC市場,都在面臨苦戰。
Wolfspeed原名Cree,成立於1987年,於2021年改名為現今的Wolfspeed,是第三代半導體晶圓製造廠,更是全球領銜的碳化矽材料生產商,旗下僱用4800員工,雖然也有氮化鎵(GaN)業務,但碳化矽(SiC)為主力產品,2024年3月,才剛啟用一座8吋晶圓廠,沒想到加速公司走向破產。
2020年到2022年,特斯拉電動車帶動全球電動車擴張,大量資金投資相關產業,充電樁爆紅,恰好又遇上太陽能、儲能、快充站快速成長,第三代半導體,不論是用在大於600伏的SiC,還是用在低於650伏的GaN爆紅,還有依句順口溜「SiC 是高壓戰士、GaN 是高頻刺客。」
當年特斯拉爆紅,帶動大筆資金投入碳化矽生產
尤其特斯拉率先在 Model 3 採用 SiC 功率模組,引起其他車廠效仿,SiC號稱可使車輛電源轉換效率更高、重量更輕、續航更長。
接下來是,美國政府重點投資第三代半導體、中國廠商在各地興建超過 50 座 SiC/GaN 工廠(武漢、常州、重慶),TrendForce 檢視指出,到了2024 年,中國 SiC廠商 TanKeBlue、SICC 取得約 17% 市場佔比,各自穩居市場第二與第三。
中國各廠牌電動汽車蓬勃發展,觸發大量廠商投入SiC生產,產能急速提升,2024年中國製造量預估約佔全球一半,武漢的一座 SiC 廠已上線,可滿足中國約 30%的國內需求,但當中國電動汽車市場開始內捲,車子跌價,SiC基板(特別是6吋)的市價從疫情後的每片1500美元滑落至低於500美元,降幅超過60%。
中國大舉投入,碳化矽市場陷入惡性競爭
TrendForce 與其他分析指出,6吋仍為主流,但價格壓力促使業者升級至8吋晶圓廠,但這無法阻止市場生產過剩,Wolfspeed負債高達65億美元,股價崩跌、瀕臨破產,並計畫申請重整保護。
深耕第三代半導體市場的穩懋半導體董事長陳進財2日受訪時表示,Wolfspeed一定有人願意接手,只不過,跟電源控制有關的氮化鎵(GaN)或碳化矽(SiC),因為中國廠商的投入,惡質價格競爭簡直「慘不忍睹」,也因此,做射頻需求的穩懋才躲過這場惡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