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第二季交車量大跌14% 為何股價不跌反大漲?

電動汽車

美國電動汽車巨頭特斯拉近期接二連三爆出壞消息,包括總統川普跟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鬧翻,7月1日川普說要調查特斯拉的補助,股價跳水跌5.3%。

第二天該公司發布第二季交車量重挫13.5%,創史上最大跌幅,但股價卻不跌反漲,大漲14.94美元,漲幅為4.97%,週三收報每股315.65美元。

特斯拉股價為何利空不跌,反而大漲?據《CNBC》等外媒報導分析,電動汽車交車量大跌已在預料之中,投資人的焦點放在未來明星產業自動駕駛計程車(RobotTaxi)測試和機器人的研發製造,認為特斯拉最壞的情況已經過去。

特斯拉Q2交車量銳減13.5%,連續二季下滑

特斯拉第二季(Q2)交車量與去年同期相比銳減13.5%,連續二季下滑,但實際數字優於最悲觀的預測,這提振公司股價周三反彈。

券商Wedbush分析師Dan Ives透露,在實際數字公布前,華爾街私下預估的數字接近36.5萬輛,最後的交車量數據沒有市場擔心的那麼差,因此「特斯拉提前上演煙火秀」。他給特斯拉「買進」評級,目標價為500美元。

根據Sawyer Merritt於2025年7月2日在X平台發布的一篇文章,特斯拉交付384,122輛汽車,其中包括最受歡迎的Model 3和Model Y賣出373,728輛,其他車款賣出10,394輛,例如Cybertruck、Model S和Model X,華爾街分析師先前預期特斯拉的交車量約為38.7萬輛。

2025年第二季交貨量約38.4萬輛,比2024年第二季的443,956輛減少約59,834輛,這種跌勢表明特斯拉存在庫存過剩的問題。

德州的工廠貢獻顯著,生產超過410,000輛電動汽車,以及部署9.6 GWh的儲能係統,足以為大約190萬戶美國家庭提供一天的電力。對於電動汽車的車主來說,這種生產韌性帶來一些安慰,但是交車延後,代表需求面臨挑戰。

特斯拉在歐洲交車量連跌5個月

在特斯拉公布交車量的數據之前,許多投資人的預期心理偏低。

在Patreon平台上以Troy Teslike為名發表文章的獨立研究員預測,特斯拉第三季的交貨量為356,000輛,另一位市場分析師Kalshi預測第三季交貨量約為364,000輛。

Deepwater資產管理公司的執行合夥人Gene Munster在X社交平台上發表一篇文章表示,第二季交貨量比「傳聞最差的預測數字」高出 4%,他認為第二季的跌幅應該是特斯拉的底部了。

交車量下跌,與產業趨勢相符,特斯拉在中國面臨比亞迪等品牌日益激烈的競爭,這些製造商推出更新、更實惠的車款。第一季,特斯拉將汽車銷售下跌,部分原因歸咎客戶為了購買3月開始出貨的Model Y SUV改款車型而推遲訂單。

與此同時,歐洲電動汽車的需求持續疲軟,銷售量已連續5個月下滑。儘管先前市場對特斯拉新款車持樂觀態度,可如今已上市的改款Model Y並未扭轉下跌的趨勢。

根據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 (ACEA) 的數據,5月份,特斯拉在歐洲的電動車註冊量(銷量指標)比去年同期銳減27.9%,連續第5個月下滑。

然而,整體來看,歐盟、英國及歐洲自由貿易協會 EFTA 地區5月的新車銷售年增1.9%,其中電動汽車的需求尤為突出。

川馬鬧翻,可能對特斯拉造成致命打擊

特斯拉在美國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根據S&P Global Mobility發布的數據,4月特斯拉銷量減少16%,達到39,913輛。同期,通用汽車旗下雪佛蘭電動車銷量飆升 215%,位居第二;福特下滑至第三,銷量減少33%。

此外,執行長馬斯克的政治立場鮮明,引起一些歐美民眾強烈抵制,針對特斯拉的抗議浪潮席捲而來,損害公司的聲譽並影響銷售。

馬斯克是川普總統在去年大選最大的金主,並支持德國極右翼反移民政黨德國另類選擇黨(AfD)。他領導川普政府的政府效率部(DOGE),今年削減聯邦機構的公共支出和公務員,包括負責監管其公司的監管機構。

馬斯克5月底卸下在DOGE負責人的公職後,他與川普的關係迅速惡化。

上周末,馬斯克再次點燃戰火,痛批川普力推的「大而美法案」造成聯邦赤字暴增數兆美元,雙方的裂痕加深,並呼籲成立第三個政黨。

知名特斯拉投資人、Gerber Kawasaki 財富投資管理公司執行長Ross Gerber在受訪時談及「川馬」翻臉的鬧劇時說:「川馬互罵,相傷害,這可能給特斯拉致命的打擊。我在推特上說過,這真的會傷害特斯拉,我對此感到非常焦慮不安。」

Gerber 認為,這必然會為特斯拉帶來更多挑戰,馬斯克與川普之間的最新紛爭是特斯拉公司目前所面臨的另一個難題。今年至7月2日收盤為止,特斯拉股價累計大跌逾21%。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