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周三宣布,美國已與越南完成對等關稅協議,對越南的關稅將從原本的46%降至20%,並且對任何經過越南「轉運」的貨物則需支付40%關稅。此項協議成為亞洲地區首個達成共識的對等關稅談判案例,牽動著台灣、南韓與日本等國與美方尚在進行中的磋商進度與策略。
中經院認為,台灣稅率最終可望落在英國的10%與越南的20%之間,不過,日韓變數仍可能左右時機與結果。與此同時,新台幣急升造成出口壓力,經濟部點名包含金屬製品、工具機、機械設備、紡織成衣等九大產業對匯率變動高度敏感,呼籲中小企業儘早啟動避險操作,因應雙重外部風險。
中經院:台灣稅率可望落在10至20%,日方僵局成關鍵變數
針對美越談判結果,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連賢明在個人臉書發文指出,越南作為亞洲第一個完成談判的案例,對其他國家具有高度參考價值。他表示,從英國最早達成的10%關稅,再到越南目前20%的結果,台灣的對等關稅可能也會落在這個區間之中,與中經院先前預估的15%至20%相去不遠。
台灣於今年4月被美方宣布面臨32%的「對等關稅」引起社會熱議。連賢明分析,但若談判進程順利,不排除最終能達成10%至15%的較低稅率。他認為,台灣若能在談判中展現善意並配合川普在選前強調談判能力的政治需求,有機會爭取「還不錯的談判結果」。
不過,連賢明也提醒,現在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已轉向日本。他表示,原本川普陣營希望日本能快速與美方達成關稅協議,作為亞洲「範本」,但日本政局的選舉考量成為重大阻力。
日本首相、自民黨總裁石破茂,為爭取選民支持,堅持要求調降美方對日本汽車產業高達25%的懲罰性關稅,與美方談判陷入僵局,甚至引來川普不滿,放話不排除將日本稅率調高至30%。
日韓台三方在科技產業上彼此競爭。連賢明認為,若日本關稅遲遲未定,美方可能會先向日本宣布較高稅率,等石破茂選舉失敗後再調整成較低稅率;至於韓國,其總統才選上沒多久,韓美談判似乎還沒有達到共識。
「這兩個國家的延遲有可能使台灣對等關稅被延後宣布」連賢明表示,不論是哪一個舉動,都給台灣在對美關稅談判中增加新的變數。
經部盤點「九大產業」易受匯率急升衝擊,籲中小企提早避險
面對關稅變數尚未明朗化,匯率波動也成另一隱憂,新台幣匯率自第二季以來大幅升值,至今累計升幅超過12%,對出口導向型產業形成實質衝擊,經濟部昨日指出,有4.6萬出口導向中小企業將受影響。
其中,經濟部也盤點出九大產業對匯率變動敏感度較高,分別為金屬製品、工具機、機械設備、紡織成衣、食品加工、塑橡膠製品、車輛零組件、電子零組件以及資通訊產品。
這些產業大多以外銷為主,且毛利空間有限,若新台幣升值超過5%至8%,就會明顯侵蝕出口報價競爭力。經濟部呼籲,相關業者應積極運用避險工具,包括外匯遠期契約、選擇權、自然避險等方式,減輕劇烈升值造成的壓力。
被問及談判進度、與匯率是否被當做談判籌碼,經濟部表示,依照行政院說法,第二輪磋商有取得建設性進展,靜待美國最終對等關稅的結果;同時,經濟部也強調,央行總裁楊金龍已明確指出,沒有把匯率升值當作談判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