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騙陰影籠罩台灣 豐原五口慘劇震驚社會 消基會帳戶也遭詐團盯上

詐騙

台灣詐騙問題愈演愈烈,台中市豐原區日前驚傳一起震撼人心的人倫悲劇,王姓一家五口在租屋處陳屍多日,警方破門後才揭開悲劇序幕。據親友轉述,王家人疑似遭詐騙集團以「投資金條」為名騙走鉅額資金,積欠債務上千萬元,最後疑因走投無路而選擇集體自盡。

台中豐原人倫悲劇疑與詐騙有關,五口身亡揭破驚人金流陷阱

據悉,王姓夫婦日前曾帶著長女親赴當地議員服務處求助,透露透過女兒友人介紹參與金條代購,每根金條可獲數千元代購費,但最終不僅被騙走本金,還因為抵押房產、簽本票而背上沉重債務。議員助理建議報警或尋求律師協助,但隔日一家人卻改口稱是「誤會」,沒想到不到一週,便傳出全家身亡噩耗。

警方指出,王男(62歲)與妻子及三名成年子女因債務壓力沉重、無力償還,長期未與外界聯繫,引發親友疑慮,報請警消破門後才發現悲劇已發生多日,現場還留有遺書,訴說一家人陷入困境無法自拔。

詐團觸角伸進公益界,消基會遭冒用帳戶成另類受害者

除了家庭悲劇,詐騙集團的魔爪甚至已滲入公益組織。

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簡稱消基會)近日對外披露,自113年5月至6月,基金會帳戶竟被詐騙集團利用為轉帳測試平台。詐騙者透過Instagram與Google招攬民眾投資虛擬貨幣,匯款前先提供消基會等公益帳號測試資金流動性,致使消基會頻遭不明小額匯款,總計已累積40筆異常捐款。

消基會表示,去年底即接獲警方通知須製作筆錄,今年4月更接到地檢署刑事傳票,以「被告」身份出席偵查庭訊,對此深感無奈。為保清白,消基會已配合調查,並承諾將異常捐款全數退還,但擔憂帳戶若遭列為「警示戶」甚至凍結,將嚴重影響基金會日常會務運作。

消基會指出,詢問銀行後得知,僅有關閉帳戶才能完全阻絕詐團利用,無奈之情溢於言表。呼籲主管機關應建立機制,在釐清公益組織是否涉案前,勿草率將其帳戶列為警示戶,並應設法提供行政協助,減少對公益行動的干擾與傷害。

6月詐騙案創新高,投資詐騙最猖狂

根據內政部「165打詐儀錶板」最新數據,2025年6月全台共受理16,388件詐騙案件,財產損失高達新台幣89億1509萬元,較5月增加2.4%,損失金額增幅亦達2.1%。其中,以「假投資詐騙」最為猖獗,單月受害人損失達45億8909萬元,占整體詐騙損失半數,成為最大宗詐騙手法。

其他常見詐騙類型還包括「網購詐騙」、「假買家騙賣家」、「假交友投資詐騙」與「徵婚詐騙」,皆為近年高風險詐騙陷阱。

新北、台北、台中居財損前3,嘉義縣人均損失居冠

從各縣市統計來看,財損金額最高的為新北市,6月損失達16億1208萬元,其次為台北市15億4671萬元、台中市12億680萬元。若按人口比例計算,新竹市每10萬人即發生92.47件詐騙案,嘉義縣平均每案財損金額則高達6924.2萬元,為全台最高。

金融機構應強化識詐機制,全民提高警覺防陷阱

對於詐騙橫行現象,消基會呼籲金融機構加強內部培訓,提高櫃台人員對可疑匯款的辨識能力,尤其應針對匯款單上有不尋常註記的案件主動關懷,詢問客戶是否知情,並提供防詐建議,避免民眾誤陷陷阱。

同時,消基會也提醒社會大眾,對於來路不明的投資邀約、交友金錢請求或網購交易,應格外小心查證,避免成為詐騙集團的下一個目標。政府與民間必須攜手合作,才能有效遏止詐騙歪風,還社會一份安寧與信任。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