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軍方全面加強清查 力爭軍事裝備淘汰中國製零組件

印度

印度媒體《India Today》報導,印度軍方全面啟動重要的軍事採購審查,以確定提供給武裝部隊的裝備是否含有中國製零組件,嚴禁軍事裝備採用中國製造的零組件」,以及評估國防供應鏈的脆弱性。

國防部可能任命外部機構,對「本土和中國製軍用零組件的占比」進行審計,繪製供應鏈依賴關係圖,並且對成本結構進行詳細評估。

國防部重點審查無人機

外部機構審查重點關注無人機,這項審查源於使用中國製零組件的安全擔憂。

國防部啟動一項全面的軍事採購審查,以識別向武裝部隊供應的軍備是否隱藏中國製造的零件,以及評估國防供應鏈的漏洞。

儘管嚴格的指導方針已經禁止在軍事硬體使用中國製零件,但是最近的報告表明,有些公司可能仍在從中國採購零件,用於製造國防產品。

配合2025年更廣泛的改革計畫,國防部可能任命外部機構,「對本土製零件成分」進行審計,繪製供應鏈依賴關係圖,並對成本結構和技術轉移流程進行詳細評估。

在最近公開活動中,陸軍設計局副局長C.S. Mann少將重申陸軍的目標是從供應商淘汰中國零件。他表示,減少對外國依賴,尤其是對中國的依賴,仍是應對潛在安全風險的關鍵優先事項。

這項新的審查措施出爐之際,大家越來越擔心某些供應商誇大印度國產零件的含量,當局追查發現,關鍵零件經常被追溯到中國,有時經由第三國轉運到印度,無人機和反無人機系統已成為嚴格審查的特別敏感領域。

政府推出政策鼓勵印度製造

陸軍部聘請的顧問還將評估專利所有權,以及調查民間企業可能低估開發成本的情況,這引發對後期價格調漲的擔憂。

自從陸軍發動「辛多爾行動」(Operation Sindoor)攻擊巴基斯坦以來,他們在加快裝備採購速度,並加強清查前線部隊裝備疑似採用中國供應商的零件。

今年2月,印度國防部發現訂購的無人機採購使用中國製零件,礙於國家安全風險,因此取消訂單。隨著新近啟動的審查,官員認為,更多國防硬體可能會接受嚴格檢查,以確保完全符合安全準則。

陸軍也正在努力尋找印度民間公司,支持「印度製造」計畫在國內生產關鍵零件。在此之前,為了扶植印度製造公司,印度政府推出10億盧比計劃,旨在創造3.5億個就業機會。

印度內閣已經批准一項10億盧比(3.47億元台幣)的就業掛鉤獎勵方案(ELI),目標是到2027年8月為止創造超過3.5億個全職就業機會。該計畫於去年宣布,主要是為了回應批評政府對創造就業機會沒有作為的聲浪。該計畫針對首次就業人員,政府將分兩期向近1.9億人民提供最高1.5萬盧比的補貼。

第二項辦法是鼓勵製造業擴大招聘新人,為每位新員工每月提供最高3000盧比的補貼,為期2年,可延長至4年。要獲得資格,企業必須至少維持6個月的新員工。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