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立雄、梅家樹合推國軍編制大調整 有美軍指導和對日協同布局

政治

軍方證實,國軍編制將自明年起進行「整體調整」,後備旅移給陸軍後,後備指揮部擬虛級化或裁撤,同時配合義務役延長一年為基礎,以及新式F-16V、岸置魚叉飛彈等新興兵力到位,與提升作戰效能綜合考量,分階段、分年進行調整。

國防部長顧立雄日前在立法院表示,明年起,包括陸、海、空三軍,後備旅乃至資通電軍,都會有所調整。軍方稱,將強化遠距精準打擊,以及快速機動應援等能力。

國軍編制全面調整是總統賴清德、顧立雄上任後,所推動最重要的軍事事務革新,軍方表示,目前正由參謀總長梅家樹率參謀本部幕僚作業中,同時會參考俄烏戰爭經驗,以及納入無人載具全新運用,惟全案尚未定案。

賴清德於1日提出「團結十講」第四講提及,台灣一定要全力推動國防改革,不僅要提升國防力量,還要跟民主陣營肩並肩站在一起,提升國防力量達到有實力的真和平,這就是國防改革的目標。

根據國防部規畫,在陸軍部份,變動最大為後備旅移回陸軍,後備指揮部員額大幅移編,可能虛級化或是直接裁撤。其他還會新編海馬士多管火箭連,和M1A2T戰車入列,並且納入無人機相關編裝,新增 無人機大隊與無人機中隊。

梅家樹率參謀本部作業,新興兵力和無人載具入列

海軍方面主要是接裝岸100套置魚叉飛彈海岸防禦系統,成立濱海作戰指揮部,納編海鋒大隊、飛彈快艇部隊、海洋監偵指揮部等單位,以及已由陸戰隊成立無人機營,未來還有無人船和水下無人載具都將入列。

空軍則是配合66架新式F-16V自今年底起陸續抵台,編入台東志航基地的第7戰術戰鬥機聯隊,以及天弓三增程型、雲峰二型、雄二E增程型未來逐步到位後,特種飛彈部隊也會陸續擴編。

國防部長顧立雄與參謀總長梅家樹攜手推動編制改革。(圖片來源/軍聞社)

國安圈傳出一說,未來國軍編制調整的核心主軸,即在美軍指導下,朝向日本自衛隊編制靠近,以利在「台海有事」時,能夠快速進行計畫協調,乃至協同作戰。軍方人士則稱,未曾聽聞此一說法。

「客觀上來說,這類的改革有助於台灣與潛在盟友的安全合作。」戰略專家稱,透過這樣的轉變,有助強化對中國犯台的嚇阻實力。

事實上,顧立雄在6月25日於立法院曾含蓄提及,第一島鏈要以集體協同,產生嚇阻力量;他在當日晚間接見日本眾議院議員小林鷹之時也表示,台日應深化交流合作,攜手維護國際秩序與區域和平穩定。

美攜手第一島鏈同盟改制,軍事事務革命轉大人

對於顧立雄所釋出的相關風向,國安專家表示,國軍原本打、裝、編、訓承襲美軍制度,後來包括外離島的守備大隊、聯兵營等編制,就開始對照日本自衛隊的編組。

尤其,在中國快速擴張軍力下,亞太和美國都同受沈重壓力,專家稱,第一島鏈戰力弱化,美國因對此一變局,除了推動自身部隊改制外,也同步指導台日未來如何進行協同作戰。

國防院戰略與資源所所長蘇紫雲對此指出,顧立雄做為真正有意義的文人部長,第一步是採取精減不必要業務「減法思維」,同時大幅提升軍人福利與禮遇,提升部隊士氣,第二步就是要進行織調整軍事改革的重要區塊。

蘇紫雲稱,改革有一個「柏雷圖效率」理論(Pareto Optimality),大部分人因此受惠,但是更能提升戰力,自前總統陳水扁所提出軍事事務革命(RMA),重點即在國軍新世代管理者高階思維要能夠「轉大人」。

從學者專家的角度,部隊編組轉變以義務役延長一年為基礎,從新興裝備到位後,從部隊的火力取代部分兵力、利用無人機精準彈藥,並且導入各項自動化裝備,一路從高司單位精兵簡政,都會是相關配套措施。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