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持過半比例惹議 向陽:這是敲響語文教育改革的鑼

教育議題

近來文白之爭打的猛烈,雙方砲火不斷,作家、教師、學生無不被捲入到這把火裡頭,以近日的戰況看來,文言文派似乎較居上風。

教育部昨日(10日)再度召開一O八課綱國語文課審大會,經過將近10小時的馬拉松式討論後終於拍板定案,維持課發會研修小組的提案,不含中華文化基本教材,高中課綱文言文比例調整至三年45到55%,而每冊也應有一篇文化精典選文。

不過課審會普通高中分組也不是全盤皆輸。針對中華文化基本教材部分,現行制度限定包含《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等的四書,一O八課綱將改制為不限範圍。而先前因開放網路票選而被批評藐視專業的推薦選文、以及台灣古典選文的部分尚未討論,留待23日再行討論。

程序不合理?文白大戰還不只這遭

課審大會結果一出爐,台灣文學學會理事長林淇瀁(向陽)、作家廖玉蕙等人便對議事過程提出質疑,交付表決的4案均未過半,原案「維持文言文比例45%至55%」並未被列入討論,也沒有投票,最後主席(教育部長)卻決議維持原案,且有近1/3的委員棄權投票。這個決議讓林淇瀁直呼不滿,認為這場不公平的決議將成為敲響台灣語文教育改革運動的那把鑼,廖玉蕙更直言要求教育部不該坐視課審委員胡來。

課審會文白比例表決的程序引發爭議。(資料來源/國教署,製表/薛如真)

事實上文白大戰自8月初就已開打,從最初的網路投票選文爭議,演變至今已成為學派之爭。由王德威、曾永義等人所發起的「國語文是我們的屋宇」連署,主張課審會應該尊重課發會研修小組的專業,維持文言文比例,並進一步表示課審會的普高分組選文程序有許多瑕疵,不應列入審議大會討論,詩人余光中、作家白先勇、簡媜等知名文學巨擘也加入連署,目前人數已超過5萬人。

不過台文派作家可不這麼想,文學台灣雜誌社也同樣發起連署要求調降文言文比例,應著重強化台灣新文學教材,作家鍾肇政、陳芳明與廖玉蕙等人也加入連署。

學界大老口沫橫飛,誰真的聽到學生的心聲?

在課審大會的前一天(10日),包含高雄中學、新竹高中、彰化女中、彰化高中等等學校的台灣文學社團發表了《致課審會的ㄧ封信》,認為學生才是接受教育的主體,他們的心聲卻在這股文白洪流中不停被忽視。

這封信中提到,文言文占了極大比例,已經嚴重排擠其他文學的可能。學生們說,當我們走進書店,發現即使上了多年的國文課,架上作家的名字卻一個都不認識。是否真的只有文言文可以進行文學教育?這群學生並不這麼認為,國文課所學到那些高風亮節、憂國憂民的古人都過於抽象,那些故事始終離台灣學子太過遙遠,鄉土文學作家吳晟、工人作家林立青、女性作家林海音、同志文學作家朱天心以及原住民作家等人的作品更貼近現在的台灣社會。

此外,學生過去所受的國文教育中,文言文佔了課本極大的篇幅,國文課大部分的時間也都花在講解文言文的字義、背註釋,國文課對學生而言,與其說是文學教育,更像是文言文教育。

文言文到底是不好學,還是不好教?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理當對議題有不同的看法,雖然並不是所有學生的意見都如同前述學校的台灣文學社團所述,支持調降文言文比例,但這群學生確實點到了國文教育的ㄧ大問題─老師怎麼教、考試怎麼考。

文白議題爭論已久,多次成為網友們發表意見的熱門話題,這些也曾當過學生的網友多次表示,文白之爭其實是個假議題,比例多少根本不是重點,而是國文教育已逐漸演變成填鴨式教育,文言文抄註釋、翻譯,白話文跳過不教、自己回家看。這就是我們要的國文教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