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一休能不修嗎?義美總經理高志明:勞動部長下來經營企業看看!

一例一休

一例一休上路至今,無論是勞方或資方都有相當大的不滿,因此修法的傳聞早已傳到不是新聞了,而新任行政院長賴清德就任後,一例一休是否啟動修法,修的話又要怎麼修,引發外界高度關注,不僅勞工關心、立委關切,工商企業界更是睜大眼盯著看。

賴清德則承諾,行政院會負起責任、誠實地面對各界意見,並利用到國會接受質詢時聽取立委指教,預計會在立法院會期施政總質詢後,決定到底是否修法,如果行政院最後決定修法,將會擬定方案向社會報告,至於屆時會以行政院提版本,或是以執政黨立院黨團版本為主,仍未有定案,預計最快10月中下旬就能有個交代。

一例一休修定了?資方率先提版本

至於資方則是早已提出修法版本,其中首要是鬆綁加班工時、增加彈性,加班工時為現行每月46小時增為50小時,並採6個月總量管制,簡單說,300小時只要在6個月內使用完畢即可,時數可以跨月使用,但每月最多不得超過60小時。

另外還要擴大四周變形工時,恢復去年廢止的七休一函釋,讓所有行業都可連上12天;休息日加班費採上市公司及中小企業雙軌制,且核實計算;特休假部分可由勞資協商排定特休,而非由勞工片面決定;去年修法通過規定輪班制勞工,兩班之間一定要連續休息11小時,資方也希望修法增加彈性,改為11加減3小時範圍內。

資方也希望鬆綁出勤紀錄規定,主張管理階層及專業技術人員,若薪資高於主計總處前1年平均薪資者,排除打卡及出勤紀錄限制。

什麼叫「一例一休」?外國人都聽不懂!

然而,針對一例一休爭議,義美食品總經理高志明15日在「一例一休該不該修?」政策座談會上,劈頭就先問大家一例一休的英文怎麼講?之所以會這麼問,其實就是因為他認為,訂出新的政策規定,就該讓外國人也能輕易聽懂,就好比「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外國人根本聽不懂,另外像是「四不一沒有」,對外國人而言,不和沒有就是同樣的意思,讓外國人有些難以理解。

為什麼台灣的規定也要讓外國人聽懂?高志明解釋,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勞動基準法》在1984年實施,但回顧過去,其實1982年政府才第一次想到要開放門路,讓國際社會進來台灣,時隔2年後才訂出勞基法規定,直到年底才有麥當勞進駐台灣在民生東路開張,1984年根本沒有跨國服務業或連鎖機構,基本上都是在勞基法訂定後才逐漸出現。

1984年訂的勞基法早就過時了,能不改嗎?

也就是說,勞基法在1984年訂定,但時過境遷,現在的環境早已和當時的時空背景有很大的差異。高志明舉例,1984年那個時代都只有工廠,全都是靠勞力為主,也沒有網路電腦,但直到2000年開始,一直到現在,幾乎都是靠網路活動,所有的系統都是靠電腦,所以說「勞基法可以不修嗎?」

講到這裡,高志明忍不住說,他原本不想來參加座談會,畢竟時空背景已經差這麼多,現在很多「知識工作者」都可以透過網路遠距工作,「這政府要怎麼管?」1984年訂的勞基法,很明顯早已不符合這個時代,「還在講要不要修?要怎麼修?」讓他難以理解。

雖然高志明是企業代表,但他也強調,他主張要大幅度提高時薪,讓勞工收入增加,因為台灣勞動環境有2個相當嚴重的問題仍待解決,包括許多外籍勞工來台賺錢,但一例一休限制加班,休假外出反而製造更多社會問題;另外像是單親家庭,只有父親或母親單一收入,生活肯定有極大壓力,勢必得要一個人兼好幾份工,才得以維持家計,一例一休讓這些人非常辛苦。

不要閉門造車!高志明:勞動部長下來經營企業看看

但對於這些潛藏問題,高志明認為,大部分人都沒看到,尤其訂定法規的人,大多沒有實際經營企業的經驗,所以企業界才會建議「勞動部長下來經營企業看看」,就會發現其實很多規定根本就行不通。

高志明接著說,政府訂定政策不但是一群沒經驗的人,甚至法律訂定永遠慢一拍,總是在問題產生後,才開始想辦法解套,舉例像是Uber、第三方支付等,都是一樣的狀況,政府只要換個立場思考,就能夠體會,基層工作收入低,也很辛苦,企業也有配合法規會碰到的各種難題。

很多時候「企業寧可被罰款」,為什麼?高志明說,台灣畢竟要融入國際社會,很多企業必須靠國際訂單,工廠供應都有簽約,不可能停擺不供應,就像815大停電一樣,工廠停擺,為了不影響供應,員工就只能延長工時,「你說我有什麼辦法?要罰只能讓它罰。」

高志明認為,這些都關係到公司信用,不能得罪客戶,基層工作真的很辛苦,希望官員能「微服出巡」到各行各業實際去看,才會知道要如何幫忙台灣低收入的基層,能快速增加收入,同時也要讓跨國運作能得到完善的空間,這樣的法規對台灣社會才有正面效益,企業經營才得以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