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讓蔣家第四代也當起「礦工」為什麼年輕人都在瘋「挖礦」?

比特幣

新北市三重區中正北路一處公寓日前發生火警,由於屋內擺放了十多台主機、電纜,疑似失火的現場就是所謂的「比特幣礦場」,此外還有電視台拍攝到蔣家第四代蔣友青現身火場查看,讓外界猜測蔣友青該不會就是所謂的「礦工」。隨著蔣友青的出現,再加上比特幣近期的暴漲暴跌,更讓人好奇到底什麼是「挖礦」?當礦工又有什麼「利」可圖呢?

年輕人不買股,但全都「挖礦」去了

金管會副主委鄭貞茂曾經感嘆過年輕人不買股,但實際上年輕人可能都投資虛擬貨幣去了。只要在臉書搜尋鍵入比特幣三個字,相關社團不下數百個,成員數都破千、破萬,年輕人、大學生對比特幣更是狂熱,日前也有媒體報導交通大學學生為了省電費,偷偷使用校內研究室的電腦來挖礦。

一般來說,要獲得比特幣有三種途徑,一是透過交易所或中間人購買、投資;二是若身為店家的話,可以向消費者收取;三就是自組或是租借、購買挖礦的設備和礦機,來當礦工取得比特幣。其實所謂的礦只是形容詞,由於比特幣只有2100萬枚,因此它好比像是一座內含總量2100萬個金幣的礦場,而要找到其中的金幣,就必須透過礦工來挖礦。

實際上的運作,簡單比喻,可以把這個虛擬貨幣的系統看成一道非常複雜的數學難題,而這道數學題總共有2100萬個解答,參與解題的人必須透過強大的計算能力來解題,每解出一個答案後,得要通知其他參與者幫忙驗證是否正確,而成功解題並記錄下來的人就可以獲得一些比特幣作為報酬。

投入電腦計算能力成功解題後才有報酬

因此,挖礦比的就是誰的電腦運算能力強,當然好一點的電腦設備就不可或缺。不過,有一點不能忽略的是,按照中本聰(發明人)的設計,解題的難度會隨著愈來愈多人投入挖礦而不斷上升,報酬也會跟著不斷減少,就像挖金礦一樣,一開始開採時很簡單、量也多,愈到後期會愈困難。

普遍來說,隨著難度上升的關係,個體戶已經很難單獨來解題,因此有了「礦池」的產生,也就是由一大群礦工一起來算題目,若是成功解題了,得到的虛擬貨幣報酬會再按照每個礦工的貢獻程度分配下去。

以比特幣來說,目前要用個人的一般電腦參與挖礦幾乎已經不可能,相關的電腦配備已經從CPU(中央處理器)、GPU(顯示卡)、FPGA(現場可程式邏輯閘陣列),再到專用於挖礦的ASIC(客製化晶片),其挖礦的速度預估有高端顯示卡的百倍以上。市面上也出現愈來愈多專業的「礦機」,甚至不少廠商還推出專用於挖礦的硬體設備。

礦工比拼電腦設備,背後技術有專業

不過,管理臉書萬人挖礦社團的台灣資深礦工朱昱翰表示,主要還是得看礦工挖的幣別來選擇挖礦工具。舉例來說,比特幣、萊特幣等才會需要用到ASIC晶片,但專門的礦機就只能做同一件事。至於台灣人主要挖的以太幣、門羅幣、音樂幣只要一張約6000元等級的GPU卡就可以開挖了,GPU卡同時還能用來玩遊戲等。「所以兩者最大差別,在於ASIC像是只能跑直線的法拉利,GPU卡則是能夠鑽來鑽去的Gogoro。」

朱昱翰分析,以台灣來說,現在每張GPU卡每天的收益大約是1.2元美金(約新台幣36元),因此想要收益大幅上升的話,就是得同時讓多張GPU卡運作。不過,要特別注意的就是,因為挖礦的工作功耗高、又幾乎24小時不間斷運轉,相關電源線材、散熱設備也都需要整軍備戰,以免因負載過大而失火釀災。

雖然架構在區塊鏈技術下的虛擬貨幣,背後學問博大精深,但事實上,單純挖礦的步驟並不難,礦工只要備齊電腦設備,下載挖礦的程式軟體後,填上收款地址再執行,就可以開始挖礦了,因此吸引不少人投入。然而目前因挖礦的人愈來愈多,收益會逐漸遞減,礦工還是得注意收益扣掉電費之後,到底還有沒有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