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千家企業勞檢自評「不及格」 一例一休不是最關鍵原因

一例一休

­一間位於新北市、員工人數大約5百人的塑膠日用品製造廠,為了因應一例一休新制,原本的24小時兩班制必須調整成三班制,也就是說公司必須多聘請150名新的作業員,薪水加其他管銷成本每個月就多出675萬元,換算下來一年平均增加7、8千萬支出,要是你是老闆你會怎麼做?

「在真實案例裡面,這間工廠老闆選擇就讓勞工局持續開罰吧!因為老闆心想再怎麼罰,一年違規的罰鍰總不可能超過8千萬,」104人資學院資深副總花梓馨苦笑道。

如果明天立刻進行勞檢,6成企業沒把握過關

一例一休已經上路快一年,企業不管是知法玩法、大打擦邊球,還是因為法令過於繁雜導致誤判,根據104資訊科技針對2千家企業的大規模勞動條件自主檢核,結果發現,如果「明天」就要勞檢,有64.6%的企業沒有把握可以全部過關,更有高達67.1%的企業在自主檢核表上有一題以上不及格,換句話說,有3分之2左右的企業在勞檢考試中將無法all pass。

到底哪裡出了問題?根據調查,在7大項勞動條件的檢核項目當中,超過半數、52.8%以上的企業栽在「勞資會議/職工福利」項目裡,接著不合格的項目才分別是「勞動契約」(26%)、「性別工作平等」(23.8%)、「工時/休息/休假」(21%)、「工資」(16.4%),以及「職業災害/工作規則」(14.3%)和「勞工保險/退休」(12.5%)。

值得注意的是,在企業自我檢核的結果中可以發現,目前一例一休最大爭議的工資、休假問題竟然只排到第4和5位,讓企業無法順利通過考試的反而是所謂的勞資會議問題,例如公司沒有每三個月舉行勞資會議、沒有依法成立職工福委會,並按月提撥職工福利金等等。

根據104資訊科技調查,約7成一般服務業和傳統製造業勞檢自評無法All pass。(製圖/陳怡樺)

最大問題並非工資、工時,勞團批一例一休是假議題

事實上,勞基法所規定的勞資會議召開並非一例一休後才上路的新規。花梓馨指出,台灣勞資雙方的關係長期建立在「情」字上頭,工會一直處於弱勢的地位,甚至雇主打壓工會的案例也時有所聞,而一例一休上路之後,更突顯了勞資間溝通不順暢的問題,在考量社會民情下,建議政府能夠以更彈性的協調機制來處理勞資協商的障礙。

不過對此,台灣勞工陣線祕書長孫友聯認為,這樣的調查結果明顯應證了「一例一休是假議題」。他表示,任何修法的過程都要透過各方長期遵守依循,之後自然而然就會慢慢習慣,包括弱勢工會、勞動契約不利勞工等現象,都不是一例一休上路後才有。「說要『彈性』,那到底要多『彈性』才能滿足?現在只是因為台灣雇主長期不守法才有衝擊很大的感覺。」

在104的調查裡面,以一般服務業及傳統製造業自評表現最差,花梓馨也舉出親身案例,表示過去曾在一家傳產業任職,每個月人資都會計算員工休完周休二日之後須補足公司多少工時,看你是要一天補齊,還是分成好幾天來補。「企業絕對不會吃虧,以前愈會打擦邊球的企業,當現在要求全國齊一周休二日,他們當然叫得愈大聲,對於調查結果我毫不意外。」

一例一休修法有共識?六成二五企業贊成修法

目前行政院醞釀修法,調查顯示有62.5%的企業支持修法,其中又以「休息日的工資計算」(48.6%)讓企業認為最該修正。但反觀也有28.1%的企業沒有意見,甚至還有9.4%的企業反對修法,原因多數認為公司本身已經按照新法規做出調整,若修改會再增加許多成本。

104人資長鍾文雄則認為應採取折衷的做法,他認為既然一例一休修法勢在必行,除了放寬加班時數、放寬休息日加班時數採4小時強制進位的規定之外,建議能增加包括青年節、教師節和聖誕節在內的3天國定假日,讓國定假日從12天增加到15天,如此一來也能兼顧到勞工權益。

面對排山倒海而來的修法提議,看似已經達成高度共識的同時,其實仍有少數異議,「一例一休」是不是真得那麼差勁?恐怕答案也不會全部都是「Yes」,賴內閣若不能提出客觀數據證明,只怕就算是微調修法,仍無法對症下藥,又會再掀起另一波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