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政府拚募兵 科技業搶不到替代役?

國防軍事

這次全募兵真的有望了?

蔡政府強推明年開始施行全募兵制,日前蔡英文南下視察海軍陸戰隊時便承諾,行政院將會宣布進一步擴增國軍的加給對象,包含化學兵、工兵與通信兵等等戰鬥部隊。果不其然,行政院昨日(27日)通過由國防部所提報的《戰鬥部隊加給調整案》,自10月1日起,將擴大發放戰鬥部隊加給,每月約可多領3千至5千元。

事實上,國防部自4月便已發布第一階段的戰鬥部隊加給,7月已開始核發。此次考量到聯合作戰編組與實際執行任務需求,擴大部分加給,將加給對象延展至化、工、通部隊,作為第二階段的加給發放,希望能藉此改善基層人力不足。

根據國防部的估計,受益官兵約為3萬人,年度所需預算約3億2千餘萬元,加給方案年總預算約12億元。照國防部的加給計畫看來,此次真是吃了秤砣鐵了心,要在明年兌現全募兵制的支票。

全募兵制隱憂:科技業等無替代役

國防部努力兌現全募兵制支票,可能讓許多待服役的役男滿心期待,但科技業可就不這麼想了。

若真由徵兵制轉為募兵制,政府不再徵召82年次前的1年期義務役士兵、全數改服替代役,而1994年次後的役男也僅需受4個月的軍事訓練,將使得科技業僅能招攬1994年以前出生、且符合替代役條件的資格者,替代役制度是否真的走得下去?

根據業界的說法,每年進入科技業的替代役人數約為5千人,大部分進入半導體、電子與資訊等等產業並被簽約聘用,限定綁約三年,可說是目前最穩定的研發人力,而役男也可藉機先進入企業卡位,對業者與研發替代役男而言都是個好機會。

根據內政部統計,2018年的替代役總人數約1萬1千人,但其中研發替代役僅4千人,遠不及業界需求的5千人。日前工研院也宣布明年將徵求128名的研發替代役,而針對1994年後出生的役男則推出「先卡位再當兵」的方案,碩、博士畢業生可在當兵前先行報到,到職期間若接獲入伍通知,可先辦理留職停薪,退伍後再復職。

除了工研院外,台積電、日月光、聯發科、聯電等科技大廠也備感衝擊,過去一年約有數10位、甚至上百位替代役員工,面對政府政策改變,各企業也搶先進軍校園開打「搶人大戰」,希望吸引1994年次前的研發替代役男。大企業紛紛開始有動作,中小企業更是有苦說不出,直言「替代役根本要走入歷史」。

國防部信誓旦旦,兵力卻不及維持戰力最低人數?

役男減少科技業首當其衝,但目前國軍募兵的情況到底如何?根據賴清德拍板定案的《107年預算書》,國防部中國軍志願役人數與末代義務役人數加總僅17萬3千人,離國軍維持戰力所需最低人數17萬5千人還有2千人的差距,尚未達標。

國民黨立委林郁方20日召開記者會表示,全面施行募兵制,恐將導致國防基層部隊戰力空洞化,直指台灣兵備不如世界各國。對此,林郁方也質疑民進黨政府不敢撤銷募兵制支票的原因是害怕流失年輕人以及家長選票,並表明自己從馬政府時代便不贊成施行募兵制。

不僅藍委反對,曾是陸軍中尉退伍的民進黨立委蔡適應回應,台灣2300萬人口卻希望維持17.5萬名國軍的軍隊,是其他募兵制國家有效戰力人數的2倍以上、是違反常態比例。蔡適應也說明,國防部目前不可能下調有效戰力人數,因此造成要走募兵制,卻又無法滿足有效戰力的局面。

近日朝鮮半島衝突白熱化,整個亞洲都不平靜,台灣在此時面對兵力短缺的問題,似乎更加重國防軍事上的困境,也讓許多民眾在心中打了個大問號,募兵制對台灣來說真的合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