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人醫師徐超斌 循著愛的方向回故鄉台東蓋醫院

醫療政策

­長庚醫院於今年6月底爆發急診醫師出走、決策委員會主委「被離職」的風暴,揭露長庚醫院所擁有的龐大資源,也令人質疑長庚醫院背後有衛福部當靠山,長庚醫院爭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又發現濫用侵入性子宮鏡檢查,甚至「隔空開刀」。相較於台北三不五時就傳出白色巨塔風暴,南迴地區完全沒有這個困擾,因為從台東市到屏東楓港這118公里,沒有任何一家醫院。因此,超人醫師徐超斌要在這個台灣最偏僻的角落蓋第一所「穩賠錢」的南迴醫院。

如果從台北到苗栗都沒有任何一家醫院……

你可以想像從台北到苗栗都沒有任何一家醫院嗎?台東市區到屏東楓港的118公里,大概就是從台北到苗栗的距離,都市與鄉村、西部與東部急診人力不足與醫療資源分配不均之大,可以從此看出,整個台東只有9位急診科醫師,不過沒有任何一間重度急診醫院,最近的是花蓮的慈濟醫院,而整個花蓮縣也只有34位急診專科醫師,兩個縣市、整個東部區域的急診科醫師加起來,連一間林口長庚醫院都不到。

南迴4個鄉鎮幅員306平方公里,比台北市大一點點,人口約2萬5000人,生命的長度能長得過118公里嗎?這個問題,南迴的居民並沒有答案。思及至此,原本在台南奇美醫院服務的醫師徐超斌決定回到自己的故鄉——台東縣達仁鄉,開始做南迴地區的巡迴醫療,甚至發願、募款要成立南迴醫院。徐超斌說,「就因為地處偏遠,交通又不方便,如果連我自己都不願回去,還有誰願意去服務呢?」

從小種下當醫生的種子

徐超斌說自己當醫生有兩個原因,「我的外婆是個排灣族首席巫師,我小時候就耳濡目染,看見病患經過外婆做法就神奇般的好起來。」身體裡有巫師的基因,但真正讓他立志當醫生的是因為二妹的死亡,「我二妹在小時候感染麻疹,看病不太方便,在送醫途中就就過世了,整個家族也因此消沉,那時候我就決定,將來我一定要當醫生,就不會有人在送醫途中枉死了。」

徐超斌從小就很會考試,10歲就被送出部落到都市念書,但是求學過程中備受歧視,經常被說是「番仔囡仔」,還被笑是「黑人牙膏」,當他跟老師說要念醫學院時,老師當場哈哈大笑,「你要讀醫學院喔,我開一間給你念比較快。」不過,老師的笑聲並沒有擊潰徐超斌的自信,反而更激勵他,先考上交通大學,後來重考上台北醫學院,畢業之後,徐超斌選擇到奇美醫院工作,當時他曾是醫院裡第一個急診住院醫師。

秉著大學初心回到家鄉

徐超斌在就讀大學期間,正視社會激烈變動的時刻,大一那一年蔣經國過世,大二時發生野百合學運,原住民運動也於此萌發。當時各大學社團常組織返鄉、愛鄉服務隊,到山上去做醫療服務,徐超斌是北區的會長,還連任了三屆。回家的路曲折遙遠,繞了台灣大半圈,從台北到台南,最後還是回到自己的家鄉——台東縣最南端的達仁鄉。

「我要從奇美醫院回到達仁鄉衛生所的時候,其實曾經猶豫,光是薪水就差了4倍,重點是達仁鄉不像台南有夜店,只有投幣式的卡拉OK,但是我想,就因為地處偏遠,交通又不方便,如果連我自己都不願回去,還有誰願意去服務呢?」秉著這樣的初心,徐超斌還是回到他口中那個破爛、狹窄又像鬼屋一樣的達仁鄉衛生所。

很快,徐超斌就發現,他不可能坐在診間等人看病,作為南迴唯一的醫生,為了讓族人不用長途跋涉看病,他開車到各個部落做巡迴醫療,每週的車程約是1000公里,剛好繞台灣一圈。後來,徐超斌還陸續開辦夜間門診,成立大武24小時急救站。這是「超人醫師」外號的由來,徐超斌打趣地說,「我是超人不是因為我把內褲穿在外面,而是我從部落微弱的心跳聽見需要的聲音。」

倒下的超人不失希望

自2002年回鄉之後,徐超斌每個月工作超過400小時,一直到2006年9月,一場中風,讓他左手左腳都不能再活動。鬼門關前走一遭,徐超斌從意氣飛揚的醫生變成無助的病人,他質疑自己,「肢體殘障的醫生怎麼去治療病人?」然而,看見衛生所的同仁依然忙碌、看見候診室還有人在等他回診,他看見自己的醫術與關懷沒有改變,拾起信心。徐超斌說,「失去燈火的時候不要害怕,因為你還可以看見滿天的星空。」

徐超斌現在已然開懷的笑著,「衛生所常搞得像百貨公司週年慶,但我發的是藥袋不是福袋,很多人指名要我動手術,不顧我只剩下一隻手,不知道是我太勇敢還是他們太有勇氣。」徐超斌在衛生所雖然服務許多病人,但他心裡仍掛念南迴線上缺乏的醫療資源,南迴鄉鎮的居民明明繳一樣的健保費沒有享有同等的醫療照顧,於是他決定辭職,發院成立南迴醫院。

南迴醫院需要1億

「我常在想,醫療是基本人權還是精算成本的商業行為,如果是人權,那麼繳的健保費一樣,就應該享有同等的醫療照護。」因此,徐超斌希望建立東海岸南迴醫療網,實現醫療服務的公平與正義,「我並不是去蓋一間有800床的大醫院,只需要20床急性病床,就可能解除居民的病痛,讓族人得以生存,南迴才能成為一條安全回家的路。」

「這段時間非常顛簸,但是我不做誰要去做?這時候不做什麼時候做?」徐超斌不奢望這家醫院賺錢,頂多打平,他希望募集1000萬個人、每個月捐款1000元,每年只要有1億元,就可以扭轉目前偏鄉醫療資源不足的狀況。籌建醫院的路很遠、很長,但是徐超斌已然帶著對故鄉的愛走了15年,「愛不是我們要去的方向,是我們出發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