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於奔命的海軍 美艦今年事故頻傳背後的原因是.....

國際

­退役海軍上校麥格拉斯說:「美國在全球肩負責任並有相關利益,還有中國與俄羅斯兩個崛起的競爭對手,又有伊朗與北韓另兩個威脅,就會造就一個非常、非常疲於奔命的海軍。」

2017年真是美國海軍的多事之秋,光是9月以前,就已在西太平洋發生四次意外,當中兩次撞船還出現人員傷亡。外媒分析,美軍艦隊規模近年持續縮減,但任務卻未相對減少,工作量變相加重,而且犧牲訓練時間,很有可能是連串事故背後的主因。

部署任務繁重缺乏訓練,驅逐艦巡洋艦接連出事

美軍驅逐艦費茲傑羅號(USS Fitzgerald)6月17日與菲律賓商船相撞,造成七名官兵身亡。接著馬侃號(USS John S.McCain)驅逐艦8月21日在新加坡外海與商船發生碰撞,造成10死,美國海軍事後做出罕見決定,下令整個艦隊暫停任務,後來兩艦所屬的第七艦隊,司令也遭解職。

其他事件包括:今年1月巡洋艦安提坦號(USS Antietam)在美軍第七艦隊基地所在的橫須賀附近擱淺;今年5月,巡洋艦香普蘭湖號(USS La keChamplain)與一艘南韓漁船碰撞。

彭博(Bloomberg)一篇專文分析,號稱全球無敵的美國海軍接二連三撞船並釀成官兵殉職,使得釐清這些事件有哪些共同點成當務之急。

據兩位退役海軍官員表示,其中一個可能性是艦隊已分身乏術,被迫在攸關美國戰略利益的龐大區域將訓練及任務部署予以合併。

戰略暨預算評估中心(Centerfor St rategic and BudgetaryAssessment)資深研究人員克拉克(Bryan Clark)2015年撰文指出,從1998年到2015年,美國海軍縮減20%,降到只剩271艘艦艇,但部署海外的艦艇數卻仍維持大約100艘。他的結論是每艘船得加重20%的工作負擔,才能符合要求。

退役海軍上校、現任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資深主管的韓德里克斯(Jerry Hendrix)說:「當你試圖在海上保有那麼多船⋯⋯就必須付出代價。被犧牲掉的就是訓練,我想艦隊裡的訓練早就出了大問題(breakdown)。」

疲於衝高艦艇數量應敵,卻疏於提升戰力質量

美國國會稽核處(GAO)2015年5月一份有關美國海軍軍力的報告,針對部署於本土與海外的巡洋艦與驅逐艦,分析訓練、保養與任務部署的時間分配。

其中一張圖表顯示,以2015年2月為例,在美國本土的艦艇,22%時間用於部署任務、41%時間訓練、19%時間保養,剩下的時間也都處在可供適航狀態;反觀基地在日本的艦艇,67%時間都在出任務,33%時間保養,用於訓練的時間根本為零。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9月初披露,美國國會稽核處另發現,駐紮日本的第七艦隊,有37%驅逐艦和巡洋艦,作戰訓練認證早在6月就過期,相較2015年僅7%,激增超過五倍。

此外,彭博分析指出,美國海軍去年12月在兵力結構評估中,規劃出具有遠大抱負的衡量基準─尋求打造一支擁有355艘艦艇的艦隊,盼能補上美軍在全球繁重任務所需的艦艇數量。

但批評者認為,這項聚焦於大量造艦的計畫所冒風險,在於投入太多資源,建造相對便宜卻功能有限的艦艇,像是問題叢生、戰力不佳的濱海戰鬥艦(LCS)。

歐巴馬政府時期的國防部長卡特(Ash Carter),早在2015年寫給海軍的備忘錄裡就直言,美國海軍過分將資源投注於增加船艦數量,卻犧牲了像是艦艇打擊、生存及電戰能力等關鍵領域的投資,反觀美國的對手在這些關鍵領域非但沒有停滯,且持續在進步。

退役海軍上校麥格拉斯(Bryan McGrath)曾任與馬侃號同級的驅逐艦巴爾克利號(USS Bulkeley)艦長,現於國防顧問公司Ferry Bridge GroupLLC擔任分析師。他說:「我們所看到的是一支在耗損的海軍,

尤其在西太平洋。」麥格拉斯說:「美國在全球肩負責任並有相關利益,還有中國與俄羅斯兩個崛起的競爭對手,又有伊朗與北韓另兩個威脅,就會造就一個非常、非常疲於奔命的海軍。」

原文作者為陳亦偉,本文轉載自《中央社全球中央雜誌》。欲看更多精彩文章請至:https://goo.gl/KgPFq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