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神戶鋼鐵造假事件反思:當「日本製造」不再是品質保證

產業動態

自從日本泡沫經濟於上個世紀80年代末期破滅以後,過去20多年來,日本製造業的光環已經迅速遭到南韓與中國的取代,如今消費者還會選購日本商品的最大原因,無非是相信「日本製造」的標籤就等同於最高等級的品質保證,然而這兩天日本第三大鋼鐵廠神戶鋼鐵爆發的品管數據造假事件,卻凸顯出消費者對於「日本製造」的迷思,似乎已越來越經不起現實的考驗。

竄改數據以便能在期限內交貨

根據報導,神戶鋼鐵是在上周日(10月8日)主動向外界揭露這起品管數據造假事件,該公司經由內部稽核人員調查後發現,由該公司在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間生產的部份鋁製品與銅製品,遭到員工竄改了有關產品強度與耐久性的檢測數據,以便能夠在期限內順利交付給客戶符合其要求標準的產品,由於這些產品有許多都是被用來製造在汽車、新幹線列車與飛機當中會使用到的零組件,因此也在業界引發了廣泛的安全性疑慮。

到了周三(10月11日),事件似乎有著進一步惡化的跡象,讀賣新聞踢爆除了已經公開的鋁製品與銅製品以外,就連神戶鋼鐵生產的鐵粉(iron powder)也有數據不實的問題,這篇報導在稍後獲得了神戶鋼鐵發言人西村善嗣的證實,但他強調目前僅有一位客戶受到此事影響,且並不會造成任何安全上的問題。

儘管如此,在投資人的信心大受影響下,神戶鋼鐵的股價在周二與周三兩天分別暴跌了22%與15%(周一因體育節休市),並導致該公司的市值在短短兩天的時間內便大幅縮水將近1700億日圓(約15億美元)。

並非單一個案

然而神戶鋼鐵的造假事件顯然並非單一個案,只不過在一個星期前,日產汽車才剛剛宣布由於有未獲授權的人員在汽車出廠前的安全檢測工作上簽字負責,該公司必須因此召回100多萬輛汽車以便重新進行檢測,更早之前則是有高田公司生產的安全氣囊爆發產品瑕疵事件,不但造成全球至少17起死亡案例,並在全球各地引發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汽車召回行動。

彭博社(Bloomberg)在報導中指出,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於2012年上任之後,日本政府開始積極推動一項改善企業治理的政策,但由於這項政策的重點其實是放在如何改善企業的獲利能力上面,使得過去5年來日本企業浮上檯面的不當管理行為反而有著逐年增加的趨勢。

假帳案數量在5年內暴增將近1倍

根據東京商工研究的統計,自從日本知名相機與醫療設備製造商奧林帕斯(Olympus)在2011年爆發金額高達17億美元的會計作帳醜聞後,日本企業每年被揭發的假帳案件數量在短短5年的時間內已經暴增了將近1倍,並在截至2016年3月為止的這一年當中,創下了共有58間企業涉嫌作假帳的歷史新高數字。

雖然偽造品管數據與作假帳並非日本企業獨有的行為,但對於向來以嚴守紀律與追求品質著稱的日本企業來說,這些醜聞顯然會對他們造成特別嚴重的傷害。彭博智庫(Bloomberg Intelligence)駐香港的金屬暨礦業分析師朱軼認為,神戶鋼鐵的造假事件等同於在向外界傳達出一項重要訊息,那就是由日本製造的產品不再是完美的代名詞,而這無疑也替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的製造業提供了一個打開更多市場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