砲轟法院與釘子戶 張景森暗助柯文哲從都更脫困?

政治

都市更新頻頻卡住,到底問題出在哪?內政部長葉俊榮今天(12日)接受國民黨立委林麗嬋質詢時表示,主要是獎勵制度不明確,如果透過修法讓獎勵更明確,都更應該會比較順暢。

葉俊榮:都更不順在於獎勵不明確

都市更新條例從1998年11月公布施行以來,已經過8次修正,這次要進行第9次修正,葉俊榮指出,經過深度探討及折衷各種意見後,從「增強都更信任」、「連結都市計畫」、「精進爭議處理」、「簡明都更程序」、「強化政府主導」、「協助更新整合」、「擴大金融參與」、「保障民眾權益」等8大面向全面檢討,草案已於今年5月中陳報行政院審議中。

台北市長柯文哲在今天主持「延壽K區」都市更新開工破土典禮,被問到台北市都更牛步化的問題時說,北市府的行政程序與效率、申請建造的速度很快,可排到世界第3名,但最難的問題出在「居民溝通」。

內政部長說是「獎勵不明確」,台北市長說是「居民溝通」,其實兩者息息相關,如果獎勵明確,居民的溝通也許就省去大半麻煩。不過,立委李彥秀說,提高獎勵容積並非絕對可行的方法,因為居民也會存著觀望心態,認為政黨輪替或部長換人,可能會有不同的獎勵措施,對於正在推動的都更案產生猶豫,造成都更進步緩慢。

張景森:都更關鍵是少數人不同意

今年7月,台北市永春都更案,最高行政法院判定北市府敗訴定讞,延宕17年一切回到原點,不同意戶彭龍三「以一擋百」,力抗同意戶123戶,官司從地方法院打到最高法院,還聲請大法官釋憲,外界稱他打敗鄰居、打敗建商,更打敗柯文哲。

對於判決結果,不但柯文哲氣憤,政務委員張景森也砲轟,「多件少數人不同意的都更案,都在行政訴訟中逆轉,判決也超出比例原則,如果法官的見解比較厲害,乾脆把都更處移到行政法院底下,讓行政法院去做。」

張景森說,都更最關鍵的問題,「就是少數人不同意」,但都更屬公共利益,不能因個人所有權就無限上綱,應該對不同意戶建立一套法律機制,若個別所有權人都具有全案的否決權,「台北市就還是停留在中世紀」,因為不可能讓百分之百的人同意。

都更案不成,確實會重創中央與地方的威信,以柯文哲來說,台北市287件都更申請案,僅核定111件,現在行政法院判決對北市府不利,柯文哲正滿頭包,有議員已看衰「南機場案」,還要與柯P對賭。事實上,都更是他展現施政能力的地方,一旦功敗垂成,公權力不張,對於他連任之路才是真正的挑戰。

內政部都更條例修正有4方向

立委林麗嬋、李彥秀都追問葉俊榮,當多數同意戶面對少數釘子戶時,該怎麼辦?溝通協調都是必要的,但如果走到行政訴訟或救濟時,時程會拖延多久?他們要求內政部修法時,要考量二者的輕重。

葉俊榮強調,關於程序正義的修正方向,首先是在劃定都更階段,政府要辦理公開展覽、說明會及經都市計畫委員會審議通過,才能發布實施,並且加強資訊公開與民眾參與。

其次,進入事業概要階段,要依司法院釋字第709號的解釋意旨,規定事業概要應該經過地方都市更新審議會進行實質審議,並提高事業概要同意門檻至1/2。

再者,如果遇有爭議,要舉辦聽證,讓利害關係人到場陳述意見,同時考量到實際推動需要及社會觀感,要適度提高同意門檻,增加計畫可行性,以減少爭議。

此外,都更實施階段,新增政府代為拆遷前的先行程序,政府建立協商平台,介入化解實施者與不同意戶的爭議,確保民眾權益及兼顧計畫的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