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X為臉部辨識應用背書 大立光法說讓人嗅到「新商機」

企業動態

股王大立光第3季營運成果,單季每股純益57.93元,史上第三高,今年前三季稅後純益173.68億元,每股純益129.48元,單看數字依舊讓市場相當震撼,不過13日股價表現似乎不像財報數字搶眼,終場以5550元,下跌約1.5%作收。

觀察這次大立光法說內容,執行長林恩平一如往常仍然扮演「省話一哥」角色,不過法人對於蘋果iPhone X發表後所帶動的3D感測鏡頭應用顯然很有期待,讓林恩平花了不少時間解釋手機鏡頭在技術發展上的趨勢,也讓整場法說會時間開足1個小時才結束。

外資看大立光法說近憂多於遠慮

大立光法說會對台股動見觀瞻,儘管財報成績在上市櫃公司中仍獨樹一格,但不免讓投資人對於法說內容或是財務數字放大檢視,從法說過後外資的反應來看相當兩極,看空者大多以林恩平對於11月業績展望定調「客戶調單,沒辦法很確認」,解讀第4季營運表現不確定因素增多,如美系外資評論蘋果近期調整產量,市場恐下修對大立光的預估。

另外一個因素則是大立光第3季毛利率雖回升1.45個百分點至67.94%,但還是低於預期,且林恩平對良率表現認為,高階手機採用6P(6片塑膠鏡片)產品愈來愈多,7P也有客戶開始導入,現在良率還是不滿意。

歐系外資認為,大立光上季財報多空交雜,良率偏低拖累毛利率,且本季恐受到iPhone X量產延後影響;而亞系外資更擔心大立光會受到後繼競爭者,如瑞聲、舜宇等分食市場。

但不管如何,林恩平對於法人密集探詢3D感測應用,強調模造玻璃「客戶有需要,我們會做」,且透露出採用玻璃、塑膠鏡片混搭的解決方案,讓法人嗅出大立光已有解決3D感測發射端耐熱的方案,顯見對於玻璃鏡片生產製造技術已有某種程度掌握。

包括歐系外資、美系外資都看好大立光不僅在3D感測的接收端鏡頭模組布局有成,也成功切入發射端鏡頭模組,可望抓住3D感測應用發展機會。

林恩平開講,法人關注3D感測鏡頭趨勢

觀察以往大立光法說,林恩平通常都會對未來兩個月業績簡單表述,這次也如同過往,不過有別於過去幾次法說會,法人目光大多投注在客戶、財務數字上,這次引起興趣的卻是在技術領域上的3D感測鏡頭,主要因素還是蘋果新手機發表導入臉部辨識功能,儼然為3D感測這項新應用背書,加上手機鏡頭規格持續升級,超薄機身能不能夠繼續塞下塑膠鏡頭,成為未來趨勢的新話題。

林恩平在法說中猶如林教授上身,對於法人的熱衷提問,他指出,3D感測鏡頭差異主要在發射端,若發射端採用雷射,久了就會有發熱問題,目前 3D 感測鏡頭有全玻璃、G(玻璃)+P(塑膠) 及全塑膠 + AF(自動變焦),雖3種都能解決熱的問題,也都有客戶導入,但G+P混合鏡頭用在3D感測似乎比較有優勢。

他分析,G+P混合鏡頭解決方案,就成像及光圈的表現上會比全塑膠鏡頭好,更無意透露大立光內部長期以來也都有研究鑄造玻璃及模造玻璃產製,「玻璃鏡頭的產能也都有」,主要應用於車用鏡頭,只要客戶有需求,都可以生產,就算客戶選擇採用混合鏡頭,大立光在設計、組裝、加工、檢測都保有優勢,差別只是在材料略有不同而已。而這些對3D感測鏡頭的發言,讓法人對大立光長期展望形容「嗅到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