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看點:中共中央委員會究竟如何產生?

兩岸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黨代表大會(簡稱十九大)即將在本周三(10月18日)正式召開,大會的重頭戲便是要選出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的205位成員,儘管在中共的鳥籠式民主體制下,這場選舉的實質意義大概比橡皮圖章好不到哪裡去,不過對於總共2287名出席黨代表來說,他們手中握有的選票仍舊是一個可以表達自己意見的少有機會,並且在極少數的例子中,也的確能夠產生讓外界感到意外的結果。

香港南華早報報導,雖然能夠進入中央委員會的代表人選多半早已獲得高層內定,不過實際上在選舉結果揭曉後,每一位當選人獲得的票數多寡,在某種程度上仍舊反映出黨代表們對於此人的看法,有時不免就會發生料想之外或令人難堪的場面。

兩輪制投票設計

目前中共中央委員會的選舉方式乃是採取兩輪制投票的設計,在第一輪的投票當中,黨代表們將會獲得一份經過選舉委員會篩選過的候選名單,此時投票的任務並非是要圈選出自己屬意的候選人,而是被要求挑出自己認為最不適合的那些人選,至於挑選的人數則是由候選人數量與中委會成員名額之間的差額來決定,例如若是候選人名單總共有220人,那麼每一位黨代表就必須挑選出自己最不喜歡的15名人選。

在完成第一輪投票之後,獲得「最高票」的那些候選人就會被剔除在第二輪投票的資格名單外,使得第二輪投票的候選名單人數將會剛好剩下205人,也就是說,當候選人已經進入第二輪投票的階段時,實質上已經等同於確定當選為中委會的成員,差別只在於在第二輪投票當中獲得的票數多寡而已。

令計劃在十八大以最低票數上榜

在2012年舉行的十八大當中,時任中央統戰部部長的令計劃雖然被外界視為前中共總書記胡錦濤的左右手之一,並且也順利擠進當年中委會的當選名單,但讓外界感到意外的是,他最終竟然是以所有候選人裡面的最低票數上榜,而這樣的結果也預示了他的政治生涯正面臨來日無多的命運。

在2014年,令計劃因涉嫌嚴重違紀遭到中共中央紀委會立案調查,到了2016年5月,最高人民檢察院以受賄、非法獲取國家秘密與濫用職權等罪名正式將令計劃起訴,而法院也很快在7月做出宣判,並將令計劃判處無期徒刑。

一位在當年出席會議的黨代表向南早記者透露,當令計劃以最低票數當選的結果公布後,他記得在現場代表之間引起了一陣頗大的騷動,他認為對於令計劃本人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十分尷尬且羞辱的場面。

不過根據另外一位當時在場的人士回憶,令計劃未能獲得黨代表們的支持,其實也不是一件太過讓人意外的結果,因為他在當年的9月由中央辦公廳主任轉任統戰部部長一職,就已經被視為是一項降級的安排,這件事當然會在黨代表的心中造成一定的影響。

並非唯一的案例

然而令計劃並非唯一一個在這場鳥籠式選舉中出現意外的案例。早在1987年舉行的十三大當中,前中央宣傳部部長鄧力群雖然早在會前已經獲得高層內定進入中央政治局,但最後卻在中委會選舉時意外落榜;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1992年舉行的十四大,時任重慶市委書記的肖秧在一年前原本已經被安排將會擔任政治局的候補委員,結果他也同樣在十四大時未能擠進中央委員的當選名單。

而在今年的十九大當中,雖然眾人都將目光焦點放在最後產生的政治局委員與政治局常委名單,不過在此之前,外界不妨可以先觀察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每一個人的當選票數,或許也能從中發現中共黨內派系勢力變動的一些蛛絲馬跡。

前面提及的該名黨代表便表示:「或許我們沒有最終的話語權,但我們投下的每一張票仍舊具有某種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