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股市大崩盤30周年:熊市消失的時代降臨了嗎?

股市投資

如果你今天一早看到凌晨收盤的美股表現一如往常的持穩,那可是要說稱恭喜,因為30年前的今天對於投資人來說,可不是那麼的輕鬆。

1987年前的10月19日,全球股市爆發著名的「黑色星期一」股災,道瓊工業指數在當天創下22.6%的史上最大單日跌幅紀錄,自此以後,10月便成為了股市投資人在一年當中最容易緊張的一個月份;然而30年後的今天,儘管外部環境充斥許多不確定因素,全球各國股市仍舊穩步邁向數十年,甚至歷史性的新高水平,投資人彷彿都不再擔心股市下跌的風險,難道一個沒有熊市的時代真的降臨了嗎?

日前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在報導中引用Leuthold Group的一篇研究報告指出,自從1887年以來,每逢遇到尾數為7的年份,美國股市在該年的8月到11月之間必定會出現顯著的跌勢,以過去總共13次的記錄來看,道瓊工業指數在這4個月期間平均會出現13%左右的跌幅。

破除「逢七必敗」的魔咒

不過這項連敗紀錄很可能會在今年遭到破除,因為美股在度過平靜的8月之後,接下來在9月與10月均接連創下歷史新高,道瓊工業指數自8月以來已經上漲將近6%,代表在剩下不到一個半月的時間裡,除非美股突然回檔修正超過1成以上,才能延續過去「逢七必敗」的魔咒,但在目前市場充斥的樂觀氣氛下,這樣的機率恐怕只能說是微乎其微。

瑞士信貸集團(Credit Suisse Group)全球首席風險顧問Mark Connors日前向彭博社(Bloomberg)記者透露,自從去年英國脫歐公投對全球股市只造成短短兩天的影響後,他便越來越少接到客戶針對風險問題請求諮詢的電話,包括今年8月間北韓接連發射了兩枚飛越日本北海道上空的飛彈,也沒有人把這當作是一回事。

「連一通電話都沒有,這真的很瘋狂。」Connors表示。

華爾街的日常

在Connors眼中十分瘋狂的現象,如今卻早已是華爾街的日常。不論是韓戰可能再度爆發的陰影,「通俄門」調查對美國政壇造成的紛擾,或著是美國聯準會(FED)已經展開的縮表行動(編按:即收回先前透過量化寬鬆措施所釋放出的資金),似乎沒有一件事情能夠阻止毫無畏懼的投資人不斷將股市推向另一個新高;即便是在今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專長於行為經濟學的理察塞勒(Richard Thaler),日前在接受彭博社訪問時也坦承,他沒有辦法解釋股市能夠持續上漲的原因。

根據Connors的說法,其實在這一波將近10年的多頭行情中,投資人並非一直以來都是如此樂觀,而英國脫歐公投就成為了改變這一切的重要轉折點,當時沒有人在事先料想到英國脫歐公投竟然能夠過關,也因此在當下的確對投資人在心理上帶來相當大的衝擊,不過隨著全球股市於三天後便收復了事件造成的跌幅,無疑讓那些因為恐懼而賣出股票的投資人,看起來就跟呆子沒什麼兩樣,而自此以後也就幾乎沒有人敢再輕言看空股市。

事實上,就算一名投資人在美國爆發次貸危機前的股市最高峰,也就是在2007年10月時用最高點買進追蹤S&P500指數的指數交易基金(ETF),只要他能夠一直持有到今日為止,仍然可以產生高達63%的獲利,換算下來相當於接近5%的年複合報酬率。

ETF逐漸成為投資主流

當然,個別股票的價格可能會因為公司本身經營不善或產業沒落而長期處於下跌趨勢,甚至最終變得毫無價值,但投資整體股市卻不會有這樣的問題,而這也是為何近年來ETF逐漸成為投資主流的最主要原因。根據瑞士信貸提供的一項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美國股市日平均成交量排行榜前15名的證券當中,個別股票只佔了3席的位置,其他全部都是隸屬於ETF族群,並且市場中已有將近2,000檔ETF在交易所掛牌,創下歷史新高紀錄。

而在越來越多投資人選擇買入ETF並長期持有的情況下,其實也有助於提高整體股市的穩定性,使得股市更加不容易出現大幅下跌的局面,過去半年來,代表美股波動幅度的VIX指數幾乎大部分時間都沉澱在有史以來的最低水平。

不過看在部份市場人士的眼中,如今投資人的貪婪心態已經遮蔽了他們對於下一次崩盤的恐懼,而這也是過去每一次在大多頭行情的尾聲時都會出現的現象。Wedbush證券的分析師Ian Winer便警告,目前股市的價格並未確實反映可能的潛在風險,投資人顯然已經越來越自滿,並且在心態上也變得更加投機,他認為這無疑是一件讓人感到害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