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東京買屋的經驗:從實坪制探討東京與台北的房價

房地產

­前一陣子行政院長賴清德表態支持買賣房屋採實坪制,但這話題似乎被一隻看不到的手給遮掩,主流媒體上的聲音彷彿被「河蟹」了般而無疾而終。

我無意在此探討「實坪制」的政策必要性,剛好我前一陣子到東京看屋買房,我也無意引用什麼高深的總體經濟數據,只想趁記憶猶新的此刻把看屋與實際成交的經驗分享給讀者。

和台灣的房產最大的不同點再於日本的房產屬於「實坪制」,產權登記的是實際屋內使用坪數(還不包括陽台),反觀台灣的房屋,除了超過30年以上的四到五樓沒有電梯的老舊公寓外,產權登記上還多了少則20%、多則將近50%的「公共設施」。

我在2017年9月花了兩個禮拜的時間在東京看屋,除了預算以外,篩選的標準有下列幾個:
一、座落在東京的西北邊與西邊,行政區例屬於練馬區、中野區與西東京市等。
二、屋齡在12~18年之間。
三、步行到最近的車站不能超過10分鐘。
四、集合式電梯住宅。
五、純住宅區(非投資客炒作區)。

上述表格中,對比台北通勤時間的捷運站,是指各捷運站距離台北車站的通勤時間(比如,古亭,就是古亭站距離台北車站的通勤時間),物件除了「赤塚站」那棟房屋是實際成交價外,都還只是「賣方的開價」,雖然日本買賣房屋的殺價空間很小(頂多1~3%),讀者可以自行去評估。

若實施「實坪制」,台北房價比東京貴5成!

如果用台灣多數房屋的30%公設比去換算東京的房價,會赫然發現央行彭總裁曾經說過的「若以實坪來算,台北房價比東京貴」,這絕對不是虛言,如果對比相近通勤時間、相近屋齡與實際大小的地點的房價,台北的房價差不多比東京貴上30~50%不等。

一旦台灣房產實施「實坪登記制」,宛如掀開國王的新衣,恐怕會「動搖國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