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向不能報喜不報憂 惠譽示警台灣銀行業可能面臨風險

金融

小英政府上台後積極推動新南向政策,鼓勵業者開發中國以外亞洲新興國家的投資機會,不過這些新興經濟體本身的高風險性,以及台灣企業對當地文化、法規較不熟悉的問題,恐怕也會為響應新南向政策的業者帶來新的難題。

根據中央社報導,惠譽國際信用評等公司(Fitch Ratings)在最新發表的台灣銀行業評估報告中表示,台灣政府的新南向政策鼓勵銀行放款給除了中國以外的新興亞洲經濟體,雖然有助於達到長期分散海外曝險的效果,然而與「放款給不熟悉和具挑戰性市場」相關的較高操作和信貸風險,仍有可能會部份抵消這些長期利益。

短期內不至於影響台灣銀行業的評等

儘管如此,報告中也強調由於台灣銀行業的南向放款在未來幾年都不太可能呈現強勁增長,因此上述風險短期內還不至於大到足以影響台灣銀行業評等的程度。

新南向政策鼓勵台灣銀行業在2017年到2020年之間,每年增加3%到7%的放款給予那些在18個特定國家經營或投資的台資企業,這18個國家包括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10個會員國、南亞6個國家,以及澳洲和紐西蘭。

惠譽指出,台灣銀行業在這些新興市場缺乏相關經驗,對未來的成長速度將帶來一定的限制,而不熟悉感恐怕也是潛在風險的來源之一。另一方面,惠譽提到台灣銀行業在新興亞洲國家進行大規模併購活動的機會也將會受到限制,因為只有少數國家才會將當地大型銀行對外資開放。

重大收購活動有可能對銀行業者形成降級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任何重大收購都有可能對進行收購的台灣銀行業者的信用評等形成降級壓力,特別是當收購活動造成這家銀行業者的資本遭到稀釋;此外,被併購的銀行若幾乎肯定會面臨較為動盪多變的經營環境,加上風險度較台灣收購公司少的話,也會感受到降級壓力。

無獨有偶的是,兆豐銀行泰國分行日前才剛爆發泰籍行員溢領公款事件,也凸顯出台灣銀行業者在海外分行管理工作上所面臨的風險與挑戰。根據兆豐金控暨銀行董事長張兆順表示,這起事件主要是涉案的三名泰籍行員,以虛增客戶外匯實際兌換金額以及行政支出費用的手法,在過去4年來持續溢領銀行公款,總金額達到新台幣3300萬元。

張兆順強調,銀行內部雖設有多項制度規範,但如果是屬於人與之人間互相串通的人謀不臧問題,在防範工作上就變得比較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