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時區、禁五星旗、採用西元紀年..這些是「去中國化」還是與國際接軌?

社會議題

自從賴清徳出任中華民國行政院院長之後,再度掀起獨統意識之戰,在上任的第一個月院會中,中國國民黨籍立委們必定會詢問賴院長的「台獨宣言」,這股風潮,也在民間掀起一片波瀾。

為建構我國完善的公民參與制度,促進我國國民網路參與公共政策,由國家發展委員會在2015年2月10日推出的「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近日來有多件提案引發注目;除了日前快速獲得5000名附議的「我國應調整時區至GMT+9」提案,「禁止中國五星旗在台灣公開懸掛、展示、陳列出現」目前也通過附議門檻,現正附議中的還有「為利於國際接軌,積極推動公文等文本全面採用西元紀年」等提案。

綜觀上述這些提案,到底是單純的想要「去中國化?」還是這是台灣人民正試圖走出另外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台灣人的自我認同,穩定提升

面對從未放棄聲明要「武力統一台灣」的中國,除了在台灣使用恐嚇手段、收買、以黑社會為攻擊台灣人的道具,在台灣人的生活領域中,更是各方面持續地進行「軟性統戰」,如原訂今年9月24日於台大舉辦的中國新歌聲,以及總是出現在台灣各個地方的五星旗,試圖錯置台灣人或外國旅客對台灣這片土地的認同。

然而,自2008年馬英九執政後,台灣人的自我認同,在「我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這個選項明顯穩定提升,因此,如何更適時地展現出「台灣就是台灣」,在公共政策的參與制度上,台灣人民正逐步構建自己想要的未來。

越在地,越國際

「只要建立台灣經濟的自主性,政治的自主性就會強化」,這是蔡英文總統一直以來的信念,行政院長賴清德就任後也多次強調行政團隊第一要務就是拼經濟,而台灣人要如何壯大自己,在國際上站穩腳步,政府要如何在前瞻計劃提出的眾多公共建設與產業發展的政策中,引領台灣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這不僅是蔡英文政府的一大考驗,也是台灣人民都應當思考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