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磅秤廠轉型 打掉重練還可以拚到上市掛牌

股市新兵

曾經是70、80年代台灣前三大磅秤(衡器)工廠,在北台灣小有知名度,卻因為沒跟上90年代科技潮流,營運每況愈下。不過第二代接班後,把傳統的機器磅秤工廠砍掉重練,跨進電子秤後還自創品牌行銷80多個國家,近來物聯網、人工智慧及食安風氣崛起,加上無人商店概念引起全球關注,更讓智慧磅秤市場備受期待。

鼎炫控股25日舉行上市前業績發表會,預計11月下旬上市掛牌,目前旗下主要有兩大事業體,分別為電子衡器的台衡,也就是傳承家族的老事業,另一領域則是EMI電子材料的隆揚。鼎炫去年合併營收達14.39億元,每股純益7.82元,今年上半年每股獲利也有3.26元,預估掛牌價將逼近百元,是近來台股少見高人氣的準上市新兵。

老工廠跟不上科技腳步轉型,傅青炫很有感

近來回台掛牌的台商不少,有趣的現象是,回顧這些企業歷史如同走進台灣經濟發展的時光走廊,鼎炫控股也是如此。從旗下磅秤事業說起,事實上,這家公司的草創是1965年,由現任董事長傅青炫的父親傅國璋在台北市開了間台灣衡器工廠,製造傳統磅秤,在當時的北台灣還頗有名氣,不過1990年代,電子產業發展,堅持傳統「職人」技術的老工廠沒跟上電子秤腳步漸漸沒落。

「哥、姐們都不接,所以只好回來接燙手山芋,還鬧家庭革命」,傅青炫說,父親一通電話要他從美國回來接家族事業,但撐了一年多,每個月最多只能打平,只好關調工廠,父親還好一段時間不跟他說話。

3年後,傅青炫隻身帶著30萬美元跟兩個年輕的員工到中國昆山設廠,公司也沿用老公司名「台衡」,做起電子秤生意,剛開始沒什麼訂單,每天都很痛苦,就這樣過了2、3年後,一次回台參加電子展,接觸到英國衡器大廠,而這家英國大廠成了台衡的第一家國外大客戶,讓台衡逐漸跨入歐洲市場,後來還擴張到美國和非洲。

「經過20年發展,對的時間、對的發展、也遇到對的人」,傅青炫回想這段往事,感嘆當初如果沒有轉型,就沒有現在的台衡,「傳統落後行業經過多年發展,能夠上市很不容易」,父親後來看到他把事業作起來也相當感動。

看好電子秤智慧化的新一次變革

有了老工廠轉型的陣痛經驗,傅青炫對於市場脈動的相當敏感,他說,衡器是古老的傳統行業,也是各行各業不可或缺的計量工具,在各國都屬特許行業,有一定的進入門檻,但這種利基型行業,大公司沒興趣,小公司進不來,更會隨著科際發展不斷變化。

80年代衡器從機械式轉變到電子式,更舉例,諾基亞因為市場快速翻轉痛失市場,2010年開始,衡器也有了新的變革,就是智慧衡器的發展。

如今,台衡在中國成功開拓市場,並結合當地業者,如與中國銀聯合作整合第三方支付、海信ODM POS秤、新北洋合作順豐快遞自動重量材過磅系統,甚至中國2015年推動重要產品追塑體系建設,帶動人民幣200億元的潛在市場商機,台衡也與中信信息公司合作農貿批發追溯系統。而在智慧物流佈局上,據了解,光是順豐快遞就有千台訂單量,未來幾年至少可貢獻營收2-3億元新台幣。

50周年上市掛牌,第三代也跟進見習中

至於鼎炫控股另一個事業體EMI材料的隆揚,據了解,是2000年傅青炫應學長邀約所投資,2010年跨入上游導電材料,當年正是筆電大廠響應中國大西部政策,包括宏碁、戴爾、仁寶及廣達等等代工廠都大舉前進重慶、成都設立研發或生產基地的時候。

戲台下站久了就是你的,傅青炫說,雖然近年不少廠商陸續撤出,但也因為這樣,隆揚得以找到生存機會,據了解,隆揚的筆電客戶涵蓋宏碁、華碩、HP、戴爾等一線筆電品牌,分析師更透露,連蘋果筆電的導電材料也是他們家,且營收占比不低,為隆揚提供高毛利與穩定業績貢獻。

鼎炫兩大事業中,隆揚主要由傅青炫夫人跟女兒負責,而26歲的兒子傅羿揚在美攻讀數學與電腦雙學位畢業後,曾在矽谷高通工作2年,去年也回台加入台衡,協助智慧衡器等等軟體開發工作,近來鼎炫申請回台掛牌過程,兒子幾乎都跟著老爸學習,今年剛好是台衡50周年,更看得出這個老招牌的傳承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