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力量下也有白色恐怖?南港《茶相報》拒刊鹿窟事件

轉型正義

參與式預算正夯,台北市政府自2016年開始開始讓民眾提案,而南港區總共通過兩案,其中「產業點燃計畫:舊莊」當中有一項是要發行「茶相報」,推廣南港舊莊的茶產業。不過最近提案人王先生指出,南港區公所對內容「自我審查」,要求團隊不要刊出曾經影響南港茶產業的白色恐怖案件「鹿窟事件」,「不可思議都2017年了,還會發生自我文字審查的事情,更諷刺的是發生在柯P自詡為成功政績的參與式預算上。」

鹿窟事件是1950年代規模最大白色恐佈案件

鹿窟是舊地名,現在已經改稱為「光明里」,過去大概是指南港、汐止與南港交接處一帶,而保密局在1952年破獲共諜情報,指出鹿窟地區藏匿共產黨的武裝基地,於是動員軍警搜捕,總共逮捕近900人,形同滅村,保密局訊問過程中曾經刑求、毆打,還將部份受難者安排到保密局官員家中當「下人」。高鳳仙說,當時軍方進行逮捕、訊問,對被告提出的抗辯都不採納,也沒有讓當事人有對質的機會,草率認定、草率判決,有的人從被抓到處死都沒有通知當事人家屬。

為什麼「茶相報」在介紹南港過去的茶產業時要提到「鹿窟事件」呢?王先生指出,鹿窟一帶本來是以種植包種茶的茶產業為主,但在「鹿窟事件」發生之後,大部分的壯丁遭受處決入獄,倖存者大量遷離,使得原本興盛的茶作無以為繼,包種茶產區也往文山地區轉移,所以大家現在大家一想到「包種茶」想到的是坪林,而不是南港。

「茶相報」原是王先生等人提出在2016年「參與式預算」中「產業點燃計畫:舊莊」中的一項,搭配在地的產業地景導覽,介紹南港的茶產業。但在今年7月,當王先生等人的團隊完成「茶相報」編撰之後,卻遭到南港區公所退稿,王先生表示,前後修改了好幾個版本但最後都被退稿,甚至最後被認為鹿窟是「新北市的」,就不刊出,然而團隊認為要介紹南港茶的歷史就不能不提到鹿窟事件。

鹿窟事件為什麼那麼恐怖?

監委高鳳仙、楊美鈴從去年開始耗時一年半調查「鹿窟事件」,甚至調閱當時保安司令部軍檢偵訊、審判手抄的、已難以辨識的筆錄,參考學者張炎憲所撰寫的口述史,指出國防部派軍圍捕之後,許多村民被拘禁在附近的光明寺的狹小空間中,保密局於調查過程中刑求村民,以木棍、竹棍、藤條、扁擔或槍托毆打、用鋼筆夾手、用針刺指甲、用夾子拔指甲、灌水或倒吊,有人被打到吐血或昏倒,有人因骨頭錯位而終生殘廢,有人被打到骨頭破碎而發瘋,其中更有人於獲釋後自殺。

高鳳仙表示,因官方未留下逮捕、拘禁及釋放紀錄,這些在光明寺被拘禁的受難者無法依相關法律規定獲賠償或補償。監察院在「鹿窟事件」發生65年後糾正國防部,並將之視為轉型正義調查第一案,對國防部提出糾正,表示對於過去無法獲得補償者,必須設法補救,落實轉型正義。即便是綠色執政,轉型正義的教育仍被認為不足,白色恐怖期間的歷史不斷被揭露、被說出來,那為什麼南港區公所反其道而行、拒絕刊登呢?

南港區公所經建課課長王福慶接受《信傳媒》記者電訪時表示,「本來就是邀稿與茶產業有關的10000字文章,有關的人事物才能放進來,畢竟茶相報的內容就是要跟茶有關,鹿窟事件很重要,但不是我們要報導的焦點。」實際上鹿窟事件仍存在老茶農的記憶當中,王先生表示在採訪過程中聽到許多第一手的故事,區公所的理由只是藉口,茶相報中介紹的老店也未必和茶有關係,「真的是不知道他們在顧慮什麼?」

王先生表示,迫於壓力,最後將出版的《茶相報》已經沒有「鹿窟事件」的相關文字。相較之下,新北市政府早在2000年就於汐止建立「鹿窟紀念碑」,並興建鹿窟事件紀念公園。王先生表示,鹿窟事件也是南港歷史上的一部份,卻在自我審查中失去了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