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藥、腸胃藥等指定藥物年花17億 健保將取消給付?

醫療政策

對台灣民眾來說,健保制度可說是讓人民最有感的「德政」。不過,對整個醫療產業、醫院決策高層、以及基層的醫療從業人員來說,可就不一定了。民眾大病衝醫院、小病掛急診的情況屢見不鮮,而感冒藥、腸胃藥等等982種指示藥品,一年就耗費健保17億元,有醫院代表提案剔除指示藥健保給付,請民眾自費到藥房購買。

「指示藥品」意即民眾不需醫師處方,可以直接在藥局買到的藥品。由於指示藥品相對安全,因此台灣社區醫院協會理事長謝武吉認為,應將此類用於治療緩解輕症的藥品是健保給付名單中剔除。衛福部全民健康保險會27日開會預計將討論指示藥是否取消健保給付。

全民買單每年17億的藥費,其實健保法早規定不給付

事實上,自民國84年《全民健保法》實施以來,法規內便明訂「成藥、醫師藥師藥劑生指示藥品」並不納入健保給付。但由於過去公保、勞保都有給付多款指示藥品,許多地區診所藥開得順手,患者也習慣一有不適就去診所報到領藥,因此健保上路後,為了兼顧民眾的用藥連續性,原本有給付的也就繼續給付,但不再納入新的指示藥。

但由於一些民眾有濫用藥物的情形,甚至出現病已好、卻仍到診所取藥的情況,衛福部也逐年作出調整。衛福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署長李伯璋舉例,民國94年取消176項制酸劑(胃藥)指示藥,95年取消240項維生素、電解質、酵素類等指示藥給付,但後續健保署欲再檢討指示藥品給付時,立法院一些委員認為會增加弱勢民眾就醫時的經濟負擔,104年便暫緩實施。

由於健保署調整指示藥給付名單,健保藥費也逐年遞減,94年健保給付的指示藥品共有約1200 項、一年藥費約新台幣23億元,95年金額降至22億元,至105年仍有928項指示藥在健保給付之列,每年約花費17.1億元。

指示藥問題不只和錢有關,還會導致醫療浪費

根據中央社報導,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專門委員黃兆杰提到,指示藥品給付項目已逐年減少,一部分是因藥證過期取消健保給付,另一部分則因指示藥不像處方藥有保障價格,每顆可能不到1元,因此被外界戲稱「比糖果還便宜」,因此少數業者確實因考量藥價太低而主動退出。

謝武吉表示,「健保不應包山包海」。統計發現,台灣民眾一年浪費的藥品可蓋5座台北101大樓。《健保法》已白紙黑字明訂不給付指示用藥,健保署也不應繼續違法,儘速讓藥品回歸法令規範,否則不排除向歷任健保局總經理、署長提出行政訴訟。

李柏璋進一步強調,指示藥問題不僅涉及分級醫療,也牽涉到醫藥分業,患者如果只是輕症,到藥局就能買到指示藥,根本不用到醫院掛號、看病,應該強化使用者付費概念,避免醫療浪費。

刪除指示藥物給付隱憂:增加弱勢家庭就醫困難、增加處方藥用量

不過,健保會欲取消指示藥物給付的做法也不是所有醫界人士都認同。現為基層醫療協會理事的開業診所醫師周賢章表示,指示藥若取消健保給付,根本是「省小錢花大錢」。

周賢章舉例,患者若出現咳嗽症狀自行購買咳嗽藥水喝,實際上有可能是肺部出問題,卻因藥水抑制了咳嗽症狀,使得病情在不知不覺間變得更嚴重。

除了用藥的正確性、以及弱勢家庭就醫問題,周賢章還提到,便宜的指示藥沒有健保給付後,同樣一種病,醫師開藥時可能就會改用價格較貴的處方藥,不見得能替健保節流。他強調,避免藥品浪費,應從慢性處方箋做起。

黃兆杰也提到,指示藥如果退出健保,乍看之下一年可省下17億元,但執行起來卻可能增加處方用藥的量,醫師可能請病人自費買指示藥,也可能開處方藥給病人,相關的健保財務收支難以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