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流失何來玉山?大專院校師資恐現斷層

教育議題

­「地基流失,何來玉山?」高教工會曾如此批評玉山計畫。教育部提出「玉山計畫」希望留下優秀學者,然而這項計劃被提出來之後,台灣社會研究學會秘書長陶奉禹就曾表示,目前最嚴重的是在剛畢業的年輕博士,在台灣找不到有保障的工作,近6年台灣有2萬多個博士畢業,卻只有400多個教職,甚至被迫出走海外,把錢留給年輕學者,才是台灣學術的未來。

2個大專教師就有1個超過50歲

立委蘇巧慧指出,台灣大專校院教師年齡超過50歲的比率是52%,而英國、日本、韓國等都只在40%左右,恐在幾年內產生斷層。台灣近年大專教師年齡逐漸拉高,95學年度超過50 歲僅26%,到105年已成長到52%。蘇巧慧認為,資深有資深的好處,但沒新血補進去,會產生斷層,且年輕學者明顯工作機會不足。

高教工會創會理事、南華大學應用社會系副教授周平曾表示,7年前教育部提出「彈薪計畫」為一些學者加薪,但幾年下來,他的一些每年加薪50萬元、18萬元的同事,現在都不見了,根本沒有發揮留才、攬才功能。蘇巧慧認為,台灣高教師資結構出現很大的問題,過去教育部彈性薪資計畫9成以上都用於「留才」,延攬新進教師的比率未及1成。

高教地基漂流海外

根據《聯合報》報導,國內教授的薪水及研究經費,不只比不上歐美,也輸給中國很多大學,不少學者近年陸續被高薪挖角到大陸,教育部為留才,也推出「玉山計畫」為教授加薪。不過,大陸搶才動作頻頻,近日才傳出福建省將於三年內引進1000名台灣優秀教師到當地大學任教,也歡迎台灣的大學機構到福建「承包」職業學校。

台灣高教看不見的年輕人才,已經被中國看見,據傳福建省將聘任台灣籍的大學全職教師,協助培養符合福建省自貿試驗區和產業發展急需的人才,並且把福建省職業院校或部分院系,委託給台灣優質的大學機構管理,並支持台灣的大學、行業協會、企業參與組建福建省職業教育集團;支持閩台大學在職教領域的交流合作,學習借鑒台灣較為完善的職業教育體系。

玉山計畫能守住地基嗎?

高教工會與各大專青年學者多次呼籲,「向下紮根優先於高空煙火。要求政府全面改善高教工作機會與勞動條件,再談玉山、哥倫布、愛因斯坦、深耕等計畫。」高教工會認為,將專任助理教授、專案教師、博士後、兼任教師、研究助理照顧好,正視幼株發展需要的土壤,是把缺做足、合理化教研工作量、保障勞動權益,才能成就高教大山。

對此,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最近推出的「玉山計畫」,已有檢討過去的彈性薪資計畫,改成兼顧副教授以下,和45歲以下的攬才和留才,希望能網羅到優秀的「青壯派」學者。但蘇巧慧認為,「玉山計畫」本來是著重於拔尖,在各界建議下,又變得傾向雨露均霑,「一個政策不可能滿足所有面向」,希望教育部能重新思考,是否透過不同的政策工具來解決高教問題。

國內學者十幾年前就已開始跳槽中國知名大學,當時台大國企系巫和懋、台大經濟系朱家祥、政大金融系霍德明等三名大牌教授同時到北京大學任教,震撼學術圈。之後陸續有更年輕的教授奔向對岸,任教學校也由北大、北京清大等頂尖大學,漸擴及二、三線大學。這次福建要引進一千名台灣優秀教師,未來台灣教授出走,恐更加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