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級醫療甫上路就滑鐵盧? 大醫院門診量增、地區醫院沒路走

醫療政策

衛福部近期推動的分級醫療制度,是否真要破功?立法院環衛委員會今針對分級醫療實施後成效作檢討,民進黨立委鍾佳濱一上台發言便提到,現在全民健保已被民眾當成「全民吃得飽」,醫療濫用的問題已迫在眉睫。

為徹底落實分級醫療制度,教育民眾「輕症看診所,急重症上醫院」的觀念,衛福部自4月起開始調高醫學中心部分負擔,呼籲民眾小病先就附近診所看診,若經地方診所看診須轉診再至大醫院。政策推出至今6個月,究竟成效如何?

調高了部分負擔,大醫院門診量依舊增?

根據國民黨立委李彥秀所整理的資料,自衛福部拍板調高部分負擔以來,台大醫院以及台北榮總等大型醫學中心的門診量是不減反增。對此衛福部常務次長薛瑞元認為,目前政策施行時間還不長,希望延長一段時間再來作檢驗。

衛福部調高部分負擔,醫學中心門診量不減反增。(圖片來源/擷取自立院議事直播)

此外,李彥秀也質疑,衛福部要求「醫學院降低看輕症」的政策方向有問題,認為醫院並不能選擇病患,屆時可能造成醫生看病反而被扣點數的詭異現象,也可能因此增加醫療爭議。衛福部則回應,醫學院降低輕症看診比率是政策方向,會再擬訂詳細的推行細規。

衛福部4月所公布的門診基本部分負擔。(資料來源/衛福部)

又是一例一休!區域診所假日開診比例再跌

醫學中心的負擔沒減輕,地區醫院、以及各區診所的現況又如何呢?李彥秀提到,目前受一例一休所影響,基層醫師人力難以調配,因此週日診所開診比例掉到2成,整體呈下降趨勢。李彥秀認為,衛福部應考慮提高假日診療費,提供基層診所誘因,促進調高診所假日開診率。

基層診所假日開診數不斷下降。(資料來源/李彥秀整理)

此外,民進黨立委吳玉琴針對分級醫療也提出看法。對於實施已14年的家庭醫師制,吳玉琴認為仍有進步空間,詢問衛福部將受眾定位在高診次病患還是全民,吳玉琴提到,目前家庭醫師制靠的是基層醫師的「愛心」,應將在宅醫療所增加的5.2億預算用回饋醫師上。以日本的制度作舉例,從個案來看日本的在宅醫療是就診服務給付8倍,能充分提供基層醫師誘因。

地區醫院沒路走了!健保制度還不修嗎?

除了基層診所假日多不開診的問題外,國民黨立委蔣萬安表示台灣國內地區醫院的間數也在大幅下降,從1995年的568家降到今年的366家,下降幅度高達35%。而地區醫院減少幅度前三大的地區皆位在南台灣,分別是嘉義縣、屏東縣、台南市,減少幅度皆超越5成。對此,薛次長表示衛福部目前已指定醫事司與各醫療資源較不足的縣市協調,一同改善偏鄉匱乏的醫療資源。

偏鄉地區醫院倒的倒、關的關,原因到底是什麼?根據《自由時報》的報導,醫改會研究員辜智芬認為,區域醫院不易經營,根本原因在於健保支付制度不公。舉例而言,大、小醫院看感冒,大醫院獲得的給付較小醫院高出500元,久而久之,小醫院經營不下去,大醫院也淪為輕症門診中心,排擠重症救護資源,後續所引發的蝴蝶效應已失去控制。

小醫院沒人看,大醫院卻成輕症門診

對此,蔣萬安在今日的質詢上也針對「同病不同酬」、「不同病同酬」的健保實施制度提出質疑。同病不同酬的部分,蔣萬安提到,地區醫院和醫學中心給付比例不同,相差約2.1%,小型醫院僅能轉為自費診療已打平收支,卻也讓病患選擇往大醫院跑,而不是就近看診。不同病同酬則會造成大醫院狂看輕症門診,長久下來恐會排擠重症治療。

對此衛福部回應,針對給付差異,衛福部已逐年調整。薛瑞元進一步表示,地區醫院經營不力的現象,通常不是因為單價問題,而是「量」的差異,造成小型醫院容易被取代,但也不是完全退場,而是轉為診所,並強調會加強基層改造,承諾會多管齊下,以確實落實分級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