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缺》賴清德解決缺水 南科台積電、華邦電都顧到

五缺

行政院長賴清德的「五缺」馬拉松記者會來到第二場,提到缺水,賴清德於7日提出開源、節流、調度、備援等四大對策,改善產業缺水問題,預期效益是到2031年時,北中南科學工業園區與工業用水不缺水,北中南東離島各區域供水穩定。

經濟部政次龔明鑫更在盤點各工業區水源時,特別提及南科台積電、華邦電的用水需求。

南科台積電、華邦電都顧到

利基性記憶體大廠華邦電12吋新廠於9月底確定落腳南科高雄園區,總投資金額3350億元,是高雄電子業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筆投資案,外界多以鴻海美國威州投資案的百億美元相比擬,認為這樁投資案是政府招商引資的新範本。

不久之後,台積電3奈米製程新廠確定留在台灣,落腳南科台南園區,連行政院長賴清德都說,「這真的是台灣非常大的喜訊,我代表行政院感謝台積電張忠謀董事長以及公司全體。」

賴清德上任之後宣佈要「拚經濟」,國內大廠台積電、華邦電都給了賴神面子,顯示產、官都是有備而來有。在解決工業「五缺」問題時,賴清德當然也不得不顧及兩個大廠的需求。

龔明鑫在提到南科台南園區、高雄園區的終期需水量時,都特別將兩大廠的用水量需求納入計算,台南園區現況用水量一日12.6萬噸,到2021年將可提供32.5萬噸,高雄園區現況每日用水2.1萬噸,未來將每日提供9萬噸用水。

南部地區加強節流

台灣的供水問題不患寡而患不均,如何節流顯得更為重要,行政院首要就是改善全國自來水漏水率。

目前全國平均漏水率是16%,賴清德直接訂出KPI,2031年的時候自來水漏水率必須將到10%,更特別提及「用水成長較高地區,將集中資源加速辦理」,這裡指的就是南部地區,台南要求在2019年就達成,高雄是2022年,南部地區預計到2022年時每日可省下5萬噸的用水。

節流策略又有分短、長期計畫,要降低自來水管漏水率,也進行綠農地補助。(製表/蔡云瑄)

除此之外,行政院計畫納入農委會減少稻作種「黃小玉」——黃豆、小麥、玉米來節水,轉作綠地,還可獲得補助。

賴清德提到,農委會每年都會收取農民種的稻米作為公糧,但卻有三分之二都沒有用,變成低價賣作飼料,才提出綠地補助策略。但賴清德強調,絕對不是要求所有南部或其他地區的一期稻作,都要改作綠地補助,更不是要南部土地在一期作的時候休耕,還是會尊重農民意志。

開源用前瞻

針對缺地問題,經濟部有一個策略是透過前瞻計畫當中城鄉建設的中小型園區計畫進行產業開發更新;看到現今的缺水問題,經濟部提出的短中長期計畫有許多都是透過前瞻基礎建設支應。

與前瞻建設高度重疊的部分包括北部的雙溪水庫,中部的天花湖水庫、鳥嘴潭人工湖、大安大甲水源聯合運用、湖山水庫,南部則有白河水庫更新改善,前瞻建設也提供各縣市申請再生水的競爭型計畫,是開源,也是節流,台南、高屏地區已經開始規劃多處再生水工程,希望廠內用水回收率可從70%提升到80%。

開源部分不管是北中南地區的計畫,都與前瞻建設中的水資源建設高度重疊。(製表/蔡云瑄)

開源、節流之後,行政院也要增強調度和備援,例如台北地區的民生用水可以不只單純依賴石門水庫支援,而可以透過板新供水改善二期計畫調度輸水,桃園的水則可支援新竹。針對每次颱風、豪雨或重大災難就面臨的缺水、髒水問題,在南部尤其嚴重,賴清德特別提到,台南早就有多口水井可以備用,短期也將完成伏流水的備水工程。

根據行政院規劃,到2031年,北台灣每日需求是194萬噸,可供給207萬噸,約有13萬噸餘裕量,不僅工業園區、科學園區不缺水,民生用水一併解決。中部地區的話,每日需求是222萬噸,每日供給254萬噸水,每日有32萬噸餘裕可供另外調度。南台灣的話,需求量是333萬噸,可供給341萬噸,「台積電、華邦電水源也都解決了。」

除了開源、節流之外,行政院解決缺水的策略中也包含「調度」。(製表/蔡云瑄)
備援也作為對策之一,主要是因為台灣在夏天時常面臨颱風豪雨,一時無乾淨的水源可用。(製表/蔡云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