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缺》賴神要穩定供電 環評是否能過關是重要關鍵

五缺

產業五缺問題當中,除了「缺地」、「缺水」之外,還有「缺電」,尤其在今年815大潭電廠跳電之後,社會對於穩定供電的信心稍減,而行政院長賴清德也直言,「因經濟發展及民生需求,國內用電需求持續成長,電力供給面也受環保議題及機組除役等影響」。

「缺電」與「缺水」問題一樣,無非是開源節流、增加靈活調度,但是經濟部提出的增加天然氣發電、太陽光電方案,都不是新主張,早在過去提出時,就引發許多環保團體討論。

解決能源問題不外乎開源節流,但是「開源」恐過不了環評這關。(製表/蔡云瑄)

核電廠2025年除役之後怎麼辦?

賴清德表示,針對缺電問題,行政院擬定「非核家園、穩定供電、空污改善」三大方向。賴清德指出,為落實電業法中2025年非核家園的政策,所以核電廠將會如期除役,若不計核能發電,今年的備用容量率預估僅7.5%,低於合理備用容量15%,今年估計會有約三分之一的天數,備轉容量低於6%。想要提高備轉容量,又要減少火力發電造成的空氣污染,那該怎麼做呢?

賴清德提到,在「開源」方面,未來8年要增加燃氣機組889.6萬瓩及燃煤機組100萬瓩,但他也坦言,目前碰到的困難就是桃園觀塘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如果無法如期完成,就會影響大潭電廠第8、9號機組,兩個機組共有200萬瓩的供應量。

但桃園在地聯盟表示,「藻礁」和「柴山多杯孔珊瑚」都是無法移地復育的自然物,如果不及時尋找替代方案,那才是真正的貽誤非核家園、能源減碳目標的最大罪人,不會是環團或專案小組委員。

政委張景森表示,桃園觀塘第三接收站是能源規劃很重要的條件,涉及能源安全足量及改善空污,但與當地藻礁和珊瑚生態似乎有所牴觸,要努力解決,以不破壞生態,或生態破壞儘量少到可以接受的程度。張景森補充,「現在行政流程已經延宕了,希望更加速、如期、如實的完成這個工程。」

太陽光電是否能成功?

除了增加燃氣發電之外,行政院更希望擴大再生能源推廣,總的來說,要修訂「再生能源發展條例」,要求能源大用戶要設置一定比例的再生能源,包括太陽光電、離岸風電、地熱發電、小水力發電與沼氣發電等。其中太陽光電到2025年目標總共要設置2000萬瓩,屋頂型目標300萬瓩、地面型1700萬瓩,需要2萬5千公頃的土地,也讓人懷疑,這些土地要如何取得?

根據經濟部資料,已經盤點可使用的土地包括鹽業用地、不易工作的土地、桃園埤塘、高樹回填地、文蛤養殖專區等,環保團體早就質疑,使用這些土地無法通過環評。賴清德表示,面對增加發電的困難將有兩項機制,一是經濟部有中央協調會報,由部長沈榮津親自主持,嚴格管控台電提出的電廠開發進度,二來會請工程政委吳宏謀了解電廠開發所遇到的困難。

除此之外,賴清德表示,「節能」的推動將會有新節電運動方案,邀集產業、住商及政府部門參與,並提升動力與公用設備的效率,在「能源調度」上,將加速佈建智慧電表,加強需求面管理,結合儲能,希望能充分運用再生能源。

除了開源之外,更外全民參與節流行動。(製表/蔡云瑄)

要靈活調度能源,智慧電表的普及是關鍵之一。(製表/蔡云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