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不離身!你幫你的「第二生命」iPhone買保險了嗎?

生活理財

新買的iPhone才剛拿到就摔到,換個螢幕貴森森,錢包3、4000元又要飛了。擔心手機發生意外,不少人在買新機時都會替手機加購所謂的「人為意外保固」,以分散風險,不過金管會目前正著手規劃「行動裝置保險」,預計從明年開始,民眾就要改買「行動裝置保險」,才能享有意外保固。

金管會強制明年起,手機保固專案轉型手機保單

綜合相關媒體報導,金管會保險局表示,行動裝置保險應該在今年11月底就可以正式出爐,保險內容和保費會盡量與現行的保固無縫接軌,不過,為了控制風險和方便計算費用,保戶二年內最多可以維修6次,等於一年最多是3次,至於未來Apple的保固專案Apple Care+要進入台灣,同樣也要改為保單模式。

當消費者向電信商買新手機的時候,目前市面上電信商會提供所謂的「擴大保固服務」,強調只要月付幾百元就能享有不限次數維修,像是意外泡水、螢幕意外破裂、意外摔壞等情形,都能獲得免費維修。

但實際上,這是電信商已先向產險業者購買所謂的「手機修復責任險」,當消費者手機損害時,電信商提供的保固,其實是由這張保單理賠。不過由於金管會先前認定電信商和產險業者這種合作銷售模式,已經涉及「行銷保險」,所以未來必須改賣真正的保險。

對消費者來說,未來買手機、平板電腦時加買的「保險」,跟以前買的「保固」會有什麼不同?台灣理財規畫產業發展促進會秘書長駱潤生認為,由於同樣都得付費才能得到維修服務,民眾感受到的差異可能不大,但事實上,裡面仍有些不一樣的細節。

專家建議特別注意除外不保事項,以免造成糾紛

駱潤生表示,普遍來說,手機維修保固不提供提前解約的退費服務,一般財產保險則會有未到期的保費退費;再來,目前手機保固專案的費用是以購買新機時的空機價格為依據,完全沒有考慮到手機折舊快速的問題,和一般財產保險會依照被保險物的市值來重新估價的作法不同。

手機保固專案與手機保單仍有些不同。

「民眾購買(行動裝置保險)時,應該比照一般購買財產保險時的流程和注意事項,」駱潤生強調,雖然行動裝置險的示範條款尚未出來,但舉一反三,例如多比較各家保費、保障範圍有哪些、內容是否明確都是基本功課,除此之外就是要注意「除外不保事項」,因為通常糾紛多來自於此。

他提醒,目前來看產險業者提供的手機保險有幾項除外不保事項,包括軟體損失、自然耗損、外觀耗損、電池損耗、配備傳輸線等,另外手機被盜、被搶奪也屬於除外不保,但實際內容仍應比較各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