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不會告訴你的事:再生能源反而讓德國排放更多CO2

能源政策

行政院長賴清德在周三(11月8日)舉行的記者會上宣示,政府將如期在2024年讓所有核電廠除役,並訂下2019年達到供電穩定的目標,為此必須設法在2025年將再生能源的發電佔比提高至2成以上,不過由德國在過去幾年執行能源轉型政策的經驗來看,這個轉型過程恐怕將不會是一條坦途,並且很可能必須付出空污問題更加嚴重的代價。

在應對氣候變遷問題,以及推動再生能源的發展上,德國向來被公認是全世界最為積極的一個國家,在2010年9月,德國立法通過了名為Energiewende的能源轉型法案,希望建立一個能夠永續發展,對環境更為友善的能源產業;依據該項法案制定的目標,德國必須在2020年以前將再生能源佔總發電量的比例提高至35%,並且將溫室氣體(green house gas;GHG)排放量減少40%的水準(以1990年為比較基期)。

CO2排放量逐年升高

然而就實際的發展情況來看,雖然德國的再生能源發電量佔比的確已經由2011年的20.3%提高至現今的3成左右,但在此同時,德國每年的二氧化碳(CO2)排放量卻是由2011年的8.13億公噸,逐年升高至2016年的9.06億公噸,與1990年的數字相比僅僅減少了27.6%,這也使得上述溫室氣體排放的減量目標,幾乎已經可以宣告將無法如期達成。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情況出現,最主要就是因為在原本的能源轉型法案當中,其實有將核能發電作為轉型過渡期的能源選項之一,不過自從2011年3月日本發生福島核災之後,德國政府隨即在當年6月做出放棄核電的決定,並訂下在2022年以前達成零核電的目標,不過隨著核能發電佔比逐年減少,再生能源發電又有成本較高與不夠穩定的問題,因而使得德國能源產業始終難以降低對燃煤發電的依賴。

容易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

根據稍早前的一則報導,在上個月月底的周末,由於德國遭遇到罕見的強風吹襲,使得德國風力發電量在10月28日當天創下破紀錄的3940萬千瓦,為了避免發電量暴增造成電網的損壞,電力公司還得被迫付錢請用戶多多使用免費的電力,儘管支持者認為這對再生能源的發展來說是一項正面的消息,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卻也剛好凸顯出再生能源發電容易受到氣候變化影響的問題。

事實上,雖然在10月多風季節的助陣下,德國再生能源發電量佔比在上個月創下44.1%的歷史新高紀錄,不過就在今年的1月,由於剛好多數日子的氣候都是偏向多雲且無風,使得當月份再生能源發電量佔比下降到只有27.8%的水準,甚至有報導指稱在1月24日當天,受到太陽能與風力發電量過低的影響,德國一度面臨大規模斷電的危機,顯示若是沒有智慧化的電網調度,或是穩定可靠的儲電系統加以配合,再生能源在短期內恐怕還是無法在電網系統中肩負起最主要的供電角色。

超過4成電力消費量透過燃煤取得

時至今日,在德國整體電力消費量當中,仍有超過4成是透過燃燒高汙染的硬煤與褐媒來取得所需的電力,而在作為能源轉型示範區的萊茵蘭-普法茲邦(Rhineland-Palatinate),也有高達30%的電力消費量必須仰賴從外部進口,其中又有大多數都是來自於位在北萊茵-西發利亞邦(North Rhine-Westphalia)的燃煤發電廠,這樣的情況不但造成這幾年德國溫室氣體排放量居高不下,如今甚至還有可能形成嚴重的政治危機。

在今年9月舉行的德國聯邦議會選舉中,執政的基督民主(CDU)/基督社會(CSU)聯盟雖然再度贏得了最多席次,但由於社會民主黨(SPD)已經表明不會與基民盟合作,迫使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必須另外與政治光譜更加靠右的自由民主黨(FDP),以及立場偏向左派的綠黨(Greens)來協商組成聯合政府,據傳在過去一段時間,「去煤化」(coal phase-out)議題已經成為協商工作能否獲得成功的最重要關鍵。

德國資深記者暨能源專家Jürgen Döschner指出,在目前由基民盟、自民黨與綠黨正在進行的三方組閣協商過程中,綠黨已經將「去煤化」議題列為他們的談判底線,甚至明白表示:「如果沒有明確的燃煤發電淘汰計畫,就不用指望聯合政府能夠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