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看《亞冠賽》為台灣加油?那來回顧一下台灣棒球100年

書摘

無論是刻板印象或者真實數據,臺灣的棒球菁英中,原住民選手所佔比重從來不低,有人說這是因為天性適合打棒球,有人則說這與原住民族群居於社會經濟體制中的邊緣,唯有透過棒球,才能出人頭地有關。但說起原住民參與棒球的緣起,則必須從臺灣東部談起,其中花蓮能高團為最具代表性的故事。

讓原住民和棒球結緣的花蓮能高團

1920年代,花蓮棒球運動的主要參與者,多為在花蓮的日本人,例如鹽水港製糖的大和與壽工場,或者如朝日組這樣的會社。當時的日本財團,齊心想要開發東臺灣,在他們所擘劃的計畫中,不僅要發展產業,甚至也要廣召日本來的移民,同時也致力於宣傳東臺灣的優勢,鼓勵人口移入與資本投資。在此背景下,若能將被視為野蠻的原住民教化成功,更具有宣傳東臺灣為開發沃土的效用。

於是,花蓮港廳廳長江口良三郎與商界聞人梅野清太,遂致力於推動花蓮原住民棒球隊的組成。但實際的推動者,則跟1899年出生於臺東的林桂興有關。林桂興自臺東公學校畢業後,考取錄取率相當低的國語學校,1914年未完成學業就回臺東任職於櫻組。他應該是在北上讀書,或者在臺東就業時接觸了棒球運動。1919年,林桂興離開臺東,前往花蓮賀田組工作,也成為花蓮棒球圈中,少數的臺灣人選手。

這時的花蓮,由於每年春、秋兩季的棒球賽,維繫了棒球熱度,球場上除了日本人選手之外,也開始增加許多臺灣人球迷。當時林桂興負責管理在港邊協助運卸貨的阿美族原住民,並且組織了一支以阿美族人為主的棒球隊。林桂興基於怎樣的理由組織球隊已不清楚,但這支高砂棒球隊隨即受到花蓮在地人士的注目。

於是,進一步地組織球隊,並將球隊用於宣傳作用的意圖日漸明顯。先是這群球員集體進入了花蓮港農業學校就讀,並且由對棒球訓練較為熟悉的門馬經祐負責訓練,並將球隊名稱取名為「能高團」。根據葉柏強研究,這個名稱應該與發起人江口良三郎任理蕃警察時曾經探勘能高山,為感懷其過程而命名有關。這群從事棒球運動的原住民,被認為「改正蕃人傳統的特有兇暴性,養成團結合作的精神」,而這正是江口良三郎與梅野清太等在地日本官商期待的結果。

能高團赴日比賽,良好運動家精神贏得日本球迷讚賞

1924年9月20日,能高團與全花蓮港團到臺北訪問,他們穿著卡其色的制服,穿著鞋子,舉著花蓮港農業補習學校的旗子,被媒體稱為看起來就像是中等學校的學生,「誰也不會想到他們是蕃人」。能高團訪問臺灣西部所得到的迴響,讓江口更進一步計畫讓能高團訪問日本。

1925年7月,能高團訪問日本,一共在東京、橫濱、名古屋、京都、大阪、廣島等地,進行了九場比賽,成績為四勝四負一和。能高團在比賽中,展現出驚人的跑壘與強大的臂力,以及勝不誇、敗則悲的精神,並且常保合宜的謙遜,完全展現了運動家精神,贏得日本球迷的肯定。這跟日本人想像中的臺灣原住民全然不同。這支原住民球隊顯然達到了當初預期的宣傳效果,也為其中的隊員開啟了生命的另一個可能。

能高團回到臺灣後,花蓮西本願寺住持武田善俊得知能高團遠征日本的佳績,

對伊藤正雄(羅沙威)、伊藤次郎(羅道厚)、阿仙(稻田照夫)、紀薩(西村嘉造)的棒球天份大為讚賞,因而著手安排他們前往同為西本願系統的日本平安中學就讀。這群臺灣最早期的旅日選手,背後是藉由花蓮與京都的佛教西本願系統網絡聯繫而成的。

這群阿美族球員加入平安中學,成就了平安中學強盛的棒球實力,1927年,稻田照夫、伊藤次郎代表平安中學站上了甲子園的舞台,成為第一批站上甲子園球場的臺灣人。往後幾年,平安中學幾乎每年都能打進甲子園,不過皆未取得冠軍。《平安野球部史》是如此描述這幾位阿美族球員:

稻田照夫是三人中個子最小,但他腳程極快,本壘至一壘只需3.7秒,內野一周只要13秒,因而佐藤教練只要稻田照夫上壘,即便無人出局,亦命他盜壘,只要稻田照夫在,根本沒有犧牲打的必要,他盜壘成功率接近百分之百。

西村嘉造擔任外野,之後才當捕手,西村嘉造傳球至2壘時,被形容像箭一般,據說又低又強勁,投手稻田照夫如果不及低頭便會被低飛的球給打到。傳球到3壘,亦同樣驚人,2年級的香椎瑞穗3壘手,接他的球時,總要忍痛吞下幾乎衝口的哀鳴聲。

平安中學教練佐藤秀吉希望利用羅道厚的球速當投手,並教導上臂投法。但由於羅道厚習慣以石投鳥的側肩投法,因此最後不得不要羅道厚改採接近側肩的3/4投法。佐藤親自擔任捕手,要羅道厚以外角偏低的球路連投80球,控球能力令人咋舌,幾乎不用移動手套。

顯然,他們是群力量與速度都相當驚人的球員。能高團的旅日先驅者,如伊藤次郎、伊藤正雄等,後來進入法政大學就讀,成為著名的東京6大學棒球聯盟之一員。伊藤次郎甚至在大學畢業後,加盟日本職棒東京參議員隊。而寫下甲子園出賽紀錄的葉天送,亦即岡村俊昭,也是能高團的選手。

因為能高團,花蓮成為原住民棒球的搖籃

能高團的故事,說明了臺灣原住民從事棒球運動的起點,也為花蓮阿美族何以棒球好手輩出的歷史溯源。這群選手不僅點燃了花蓮的棒球之火,更是花蓮棒球日後不斷傳衍的奠基者,像伊藤正雄,法政大學畢業後回到花蓮,從日治時期至戰後,都在學校中擔任教職,並且教導學生打棒球。

戰後改名為莊初明的他,是花蓮棒球運動的主要指導者,老一輩的花蓮棒球人始終都尊稱他為「伊藤先生」。而他任教與所居之地在太巴塱,即今日的花蓮縣光復鄉,那裡孕育出了王光輝、陳義信等棒球好手,是花蓮原住民棒運的重要據點。透過伊藤正雄,其實也看到了一段由日治時期能高團開始,延續至當代的花蓮棒球故事。

活動預告:

11/18謝仕淵 @臺南政大書城(免費進場)

11/22謝仕淵x魏德聖對談 @臺北閱樂書店(入場費150,附飲品,還有機會獲得七三茶堂的好滋味妙媞糖,以及甩SHUAI提供的甩帽與應援巾!) 報名由此去 https://goo.gl/QZFo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