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擊!陳吉仲:農田水利會改制去年520以前就決定

政治議題

­行政院自從在9日宣布將提案修法,將農田水利會改為公法人之後,不斷被批評是「開民主倒車」,為了掌握農田水利會的資源。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出面澄清,強調水利會改制為公法人,是他在智庫時期就已經討論定案的結果,早在去年總統蔡英文520上任之前就已經討論許久,自去年至今,曾召開相關聽證會,不是為了選舉,也絕對不是倉促提出。

水利會歷史悠久弊端多

陳吉仲表示,1991年國民黨就提出水利會改為公務機關,指出改制公務機關才能防杜弊端,「這句話,到目前為止仍然適用」,意在反駁連日來國民黨智庫與立委的批評。

陳吉仲回顧台灣農田水利歷史,水利會係從日治時期的水利組合演變而來,1991年國民黨執政,提出水利會改為公務機關,當時的理由是為因應社會變遷農業生產環境改變,水利會面臨經營困難,改制公務機關才能防杜弊端。陳吉仲指出,水利會歷屆會長改選,選舉投票率偏低,過去4次投票率不到3成,各地水利會歷屆選舉,造成內部裂痕加深、派系惡鬥,「會員當中是否真的都是農民?」

除了選舉惡鬥之外,陳吉仲也提到,目前17家農田水利會當中,有幾家都會區水利會較有錢,但也有財務困窘、面臨破產的水利會,面對未來極端氣候挑展,台灣水利會必須推動政策改革。事實上,歷屆水利會會長改選勞民傷財,這對財源窘困的水利會來說是負擔沈重,因此,2015年農田水利會聯合會會員大會也曾建議政府,不要再推動選舉。

改制是為了調配水源

前農委會主委陳保基在國民黨智庫記者會中指出,公務機關化除了財產以外,還有無法像現在水利會從事調配水源的問題,現在有1000多位掌水工24小時負責農田供水,改成公務機關後的執行問題,還有水利會被放在農村及農田水利署下,明顯把農業用水降格等問題。

陳吉仲反駁,水利會改制之後,最重要的就是可以擴大服務範圍,因為目前台灣80萬公頃的耕地中,不到一半在水利會灌區,未來可望擴大,也期待透過政府統籌水資源調配,更有效率。除了提升農業用水使用效率,陳吉仲強調,目前有6000多公頃農地,遭到重金屬污染,這是台灣長期農業與工業用水「灌排不分」導致的污染,水利會升格為公法人後,將可以加強工業與農業廢水污染查緝,灌溉用水品質將可以提升。

加強民主監督

外界質疑,農田水利會升格公務機關是「開民主倒車」,陳吉仲則提出數據,自1994年之後,水利會費是由政府補助,近十年來,政府平均每年補助58億元,佔了水利會支出將近一半,反而使得會員參與會務比率將低。事實上,水利會只有少數資產是會員捐獻,大多數資產最原始時都是國家的,而且未來改制後,我們也不會將資產收為國家所有,而是成立基金,所以基本上人民財產不會受改制影響。

改制之後,農田水利會的土地與現金將成立為特種基金,專款專用於農田水利事業,而機關將採公務人員與水利會職員雙軌並存,現有農田水利為職員繼續適用水利會人事管理規則,以法律明文規定保障職員工作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