疊床架屋!張景森主導的「台灣金融聯合都更服務公司」到底要幹嘛?

都更

為了推動危老重建及都市更新二大政策,財政部配合政策指示八大公股行庫與台灣金聯公司共同規畫成立「台灣金融聯合都更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不過,事實上,幾乎所有行庫都已經有轉投資建築經紀公司,可以從事相關業務,為什麼還要成立類似功能的都更服務公司,外界質疑這是否有畫蛇添足之虞。

八大行庫籌組都更服務公司,立委質疑疊床架屋

行政院全力推動都更,函請財政部研商金融機構如何參與都更機制,11月初由政務委員張景森召開第一次會議,16日下午再由內政部、財政部召集八大行庫與台灣金聯開會,會中決定採用合資方式成立都更服務公司,初步規劃資本額為新台幣5億元,後續擴充至20億元,預計明年3月正式成立。

不過,其實除了中小企銀以外,包括台灣銀行、兆豐銀行、華南銀行、第一銀行、合作金庫、土地銀行和彰化銀行,目前都已經有轉投資的建經公司,民進黨立委江永昌就質疑說,既然如此為什麼不責成整合這些建經公司,還要再另外花錢籌組一個都更服務公司,這根本就是疊床架屋。也有人質疑,這難道是多一家公司可以多既個官派的位子?

事實上,所謂的建經公司,成立背景有兩大因素,第一是由於過去不動產交易市場,預售制度有缺失,讓許多購屋者獨自面臨不公平契約、產權不清楚等問題;第二,由於建築開發涉及的專業層面廣,過去沒有專業公司做評審,銀行也不放心借大額款項給建商。

所以為了建立市場秩序,讓中間第三者的角色排除這些紛爭,1980年代左右才由內政、財政、經濟等相關部會研議成立建經公司。當時未解禁前,還規定須要由銀行轉投資建經公司,且持股須達3成以上,並且銀行要做履約保證,承諾可以如期完工等。

建經公司逐漸式微,華銀轉投資5年虧3千萬

但是因環境轉變,建經公司逐漸式微,舉例來說,中小企銀轉投資的聯合建經,就因不堪虧損,中小企銀在11年前就決定釋出投資的3成持股,退出該市場。又像華南銀行轉投資持股3成的中華建經公司,也是幾乎年年都虧損,仔細查看華銀年報,還可以發現光是從2012年到2016年的5年間,華銀就因此認列虧損超過3千萬元,這還沒有加計先前的損失。

江永昌質疑,現存的這些建經公司良莠不齊、某些又績效不佳,已經有先例可以借鏡,但現在卻又要再成立一家資本額更大的公司,難道先前已成立的建經公司不能承做都更業務,新成立的公司就一定會有成效嗎?

都更服務公司成立小組召集人、台灣銀行董事長呂桔誠16日於財委會中備詢時解釋,由於今年5月通過了《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未來需要重建的量會很大,過去的建經公司是由各家行庫自行投資,無法統一主導,因此才籌組都更服務公司,而且未來該公司只會聚焦在危險老舊建築物都更,不會去做其他項目。

對此,政治大學地政系特聘教授張金鶚則認為,現在建商、地主認為哪家經建公司給的條件比較好,就找哪一家,再加上銀行本身也能承做都更貸款,其實不一定要透過建經公司。實務上來看,相關市場競爭激烈,錢的問題不僅不是都更目前最需要解決的問題,要想打所謂的「公股牌」,讓大家願意投入都更,效果恐怕非常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