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片入圍多項金馬獎:拍出社會底層到高層各種面貌

電影文創

金馬獎(Golden Horse Awards,簡稱GHA)被譽為華語電影的奧斯卡,1962年由台灣創立,「金馬」二字取自於金門、馬祖兩地名的字首,當時冷戰背景下,金門與馬祖是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軍事對峙的最前線,旨在鼓勵中華民國電影業界,能效法前線國軍官兵們堅強奮發的精神,努力開創新局,時至今日,台灣金馬獎越趨發展成熟,「金」字也與影業圈閃閃發亮的意象相符,令人炫目。

2017年台灣國片一波波來襲

固定於每年11月舉行,已經歷時半世紀的金馬獎,是華語圈電影工作者最高殿堂,明天11/25(六)就是第54屆金馬獎頒獎典禮,眾星雲集,最令人振奮的是今年台灣國片入圍多項獎項,相較去年台灣電影的黯淡,被中國電影橫掃,今年多量、多元的台片類型,令人期待與興奮。

各類型的國片讓台灣大放異彩,今年一波波好片的釋出,讓觀眾大飽眼福,迫不期待想進戲院感受巨浪洗禮,依時間上映的順序從賀歲片「健忘村」開始,幾乎每個月都有一部推出,「目擊者」、「川流之島」、「強尼.凱克」、「報告老師!怪怪怪怪物!」、「紅衣小女孩2」的等類型片,到10月一口氣三部大作「大佛普拉斯」、「血觀音」、「阿莉芙」,探討當代台灣社會議題,《放映週報》主編洪健倫分析,今年的情勢有點風水輪流轉,台灣導演剛好都交出了高品質的作品,「對很多關注台灣電影的人來說,真的是很驚艷的一年」。

「大佛普拉斯」——沒有知識份子,只有人

這次入圍的所有電影裡,台灣黃信堯導演的「大佛普拉斯」風光入圍10項,原本擅長拍紀錄片的黃信堯,這是他初嘗試拍攝的劇情長片,十年功夫,一鳴驚人,片裡飾演夜班警衛的莊益增(菜埔)曾說:「我不喜歡知識份子,我喜歡人。」一句道出這部電影的關懷。

電影使用黑白畫面、搭配台語對話與畫外音,故事的主人翁是社會裡非主流的小人物,裡面沒有英雄故事、也沒有奇蹟,導演把紀錄片的敏銳觀察能力轉化成一把鋒利的劍,卻沒有直接揭穿想說的事,而是慢慢地,用氛圍、故事拍出現實世界裡人們真的會遇到的無奈與殘酷。

「血觀音」——政商的黑暗面,權力之間的交織

距離金馬獎頒獎典禮前不到一個月才上映的「血觀音」,接著「大佛普拉斯」釋出,馬上又掀起大浪。

這是導演楊雅喆繼「囧男孩」、「女朋友、男朋友」之後的第三部長片電影,每次出擊必成功的他,這次為觀眾帶來的是上流社會之間權利交織的故事,是台灣少見描述政商黑暗面的電影,講述權貴之間的如何運作,社會事件如何從上階級到下層發生影響,他說:「和大埔事件有一點關係,這些人炒地皮炒到沒有任何道義存在。」與其一直批判,不如換個角度,告訴大家權力關係怎麼運作。

票房上的成功 反應社會集體意識的變化

現實生活中,楊雅喆導演是社會運動的熟面孔,製作反核短片、聲援文林苑,2013年也因抗議苗栗縣政府強制拆除大埔4住戶,遭警方強制扛走,有趣的是,今年也有入圍3項的「健忘村」導演陳玉勳,他也曾參與太陽花學運、反服貿運動,這部片也因此曾遭中國大陸觀眾抵制。

今年台灣國片不只類型多元,故事觀點也很豐富,縱向從底層到高層視角都有,橫向從原住民議題、跨性別議題、霸凌議題、青少年戀愛、民間傳說、異鄉情懷等,題材多元且廣泛,描繪人物之間的情慾流動、權力交織的過程,不只在類型上成功突破,拍片技術、攝影、配樂等也越來越成熟。

在票房上的亮眼成績,某程度上也代表台灣觀眾越來越會能接受這些題材的故事,用幽默、恐怖、奇幻等手法呈現,這些探討諸多社會議題,似有若無地觸及一些敏感地帶,電影的類型轉變與成功,或許與社會集體意識的變遷也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