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美高志明:前瞻花50億元蓋大樓無助食安 賴揆應停止浪費

農業經濟

在現今食安風暴頻傳的年代,義美食品被稱為「台灣食品界的良心」,食品安全有目共睹,而對於農民的辛勞,義美總經理高志明也認為政府應該讓農民有穩定的收入。

在先前香蕉價崩時,除立法院舉辦「香蕉的101種吃法」,許多公股行庫也紛紛購入香蕉來回饋用戶,義美也不落人後,發起「義美支持台灣農民,好農,好蕉情」活動,以行動支持農民。

除了被稱為台灣水果之王的香蕉外,義美還幫助了賣白蘿蔔的菜農,砸下約200多萬購買「沒人要」的蘿蔔葉。不過,即使以行動支持辛勞的農民,高志明28日也透過臉書發布自己的「台灣新農業狂想曲」,呼籲政府提供農民協助,讓擁有農地、辛勤耕作、少用農藥的農民,有穩定的好收入、與尊嚴,以永續台灣美麗環境、永保台灣優質農業用地。

農工何時才能獲得政府重視?

針對農用地不足的問題,高志明認為,政府應提供「足夠的工業區土地」,不要讓「無處可去、無奈的違章工廠」之排放水,破壞優質的純農業環境。而現今農產品殘留農藥也讓許多消費者非常害怕,高志明要求政府應提供足夠的廢棄物最終處置場,不必讓「正當的工業廢棄物」,四處租用農地低調掩埋,污染到農產品。

農村沒落除了缺地的大問題外,人口流失也是一大傷害。農業平均勞動力年齡最大、最缺工,由於老農弱勢,聲量小,加上官府認為「外籍農業勞工」管理不易,而屢屢被否決,對於農民來說是否公平?每年引導少數年輕學子進農村見學,或返鄉耕作,是杯水車薪。

高志明呼籲政府應照顧台灣廣大土地的老農民,也能得到足夠的協助、與尊重。

農業才不只拿來溫飽,做保健食品也是一條路!

除了農業用地的問題外,高志明也提到政府應幫忙農民穩定農產品的產銷、研發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價值。

舉例而言,讓農民以每分土地(293.4坪)的「農作物總收入價值」為考量,改變以「農作物標的物價值」為考量的傳統認知。他也建議了實際做法,比如,政府相關部會應加強輔導農民生產農業廢棄物較少的農產品,並研究利用農產品廢棄物,萃取高價值的「保健用成份」、或價值更高的「醫藥級成份」;除有利回饋農民外,並可以減少農業廢棄物;更可以提升台灣農業的全球競爭力。

以用途良多的蘿蔔為例,許多人只知道吃蘿蔔根的部分,其實菜頭葉也有它的用途。

根據《信傳媒》先前的報導,蘿蔔葉其實富含葉黃素,是非常多健康食品都會需要用到的原料。若農民少用農藥後,出售「菜頭葉」的收益能高於「蘿蔔」,那何必虛耗時間,等待蘿蔔的收成;二者兼俱,收益會更豐。

若農民少用農藥後,出售百香果、火龍果的同時,其外殼、或外皮,能有附加價值,則農民收入可以增加,又可以幫忙處理農產品廢棄物。農業用藥也減少,也是一舉數得的好方針。

人口外流無法避免,改走科技化才能減輕負擔

農村人口外流的問題複雜,短期而言,除讓老農民獲得適當的協助外,也可以科技化的方式改善傳統以人力為主的栽種方式,科技化也更能因應未來將更加劇烈的氣候變遷。政府可以再加強協助農民建構「網室栽培」的系統,因應未來全球氣候變遷造成的極端耕作條件差異,穩定農產品產銷。

舉例而言,高志明認為政府應協助農民建構「區域性、移動式」的「農產品乾燥系統」,以協助農民因應雨季、或風颱來時的農產品乾燥,避免「黃麴毒素」類增加的危害,對於「確保食安」也會有重大幫助。

食安問題難解,砸錢蓋大樓就是前瞻給出的解方?

困擾台灣社會已久的食安問題牽涉層面廣,光是行政單位就有衛福部食藥署、農委會、環保署等等機關插入一腳。高志明也提到,希望主責全台灣人民「吃得安全」的相關部會長官,能體認行政團隊是一體,逐月檢討各項「環境用藥、動物用藥、 農業用藥」的使用,儘速訂定用藥規範、及殘留標準;能夠快速淘汰殘毒重的用藥,加速導入毒性較低、對環境較為友善的用藥。雞蛋芬普尼殘留標準的部會署間爭議,嚴重影響政府形象就是增加人民對政府不信任感的一例。

在前瞻計畫中,中央政府也編列了預算在食安部分,不過似乎仍無法切中核心。高志明提到,前瞻計畫中預定花費50億元,建築檢驗大樓、購買大批檢驗儀器的「前瞻計畫」,根本無助於提升「確保食安」的能力是純屬浪費。高志明強調,目前能有權阻止不必要浪費的,只有行政院賴清德院長。

事實上,高志明認為「食安五環」的政策方向是對的,但不應該是不得變動的金鋼鐵律,整合融入「環安.農安.食安 三安一體」概念,是絕對必要的。目前「各部會署所有官員們,無人敢提出細節的修正意見」,此種心理壓力,只有 蔡英文總統自行開口暗示或明示,才能解套。

對農業「很關心」的高志明,編寫出了一首《農業狂想曲》,笑稱若能有部分成真實現,也應該算是「功德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