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委會不符現實 綠委蘇巧慧提案改名中國事務委員會

立法院

民進黨立委蘇巧慧日前提出《行政院組織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變更「大陸委員會」為「中國事務委員會」,並且裁撤僑務委員會。

蘇巧慧在提案說明中指出,行政院組織法自民國36年3月31日制定公布至今,已歷經7次修正,最近一次修法是為了落實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的意旨,大幅度整併部會外,也將所屬機關法制化。

各國與中國互動都以「中國」稱呼

提案指出,自從推行行政院組織改造以來,台灣政治、經濟與社會情勢已多有改變,應該審酌現況重新調整,以因應日益嚴峻的國際情勢。

提案中除了新設海洋事務部、行政院資訊總處、原子能安全委員會,並變更大陸委員會為中國事務委員會,也提議裁撤僑務委員會,並改制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為獨立機關。

對於變更陸委會為中國事務委員會,是否引發中國反彈,讓兩岸關係緊張?蘇巧慧表示,不論是先前她所提出的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修正草案,或是對中協議監督條例,在法案上所使用的用詞,都是以現況事實做客觀陳述,現階段世界各國與中國互動,都以中國稱呼,為何台灣就得不一樣?

蘇巧慧表示,包含她在內,大多數的台灣人都支持兩岸在平等的狀況下交流,無奈中國卻不斷的打壓台灣,阻撓兩岸人民的交流。她認為,中國應該理解台灣真實的聲音,才不會造成台灣與中國間更多的對立與衝突。

陸委會業務應該放在外交委員會?

事實上,不僅陸委會的名稱現在讓民進黨立委感到有更名的必要,它的「歸屬」也是一個問題。陸委會一直以來被列入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審議與監督的範疇,今年5月中,時代力量就提出《立法院程序委員會組織規程》第5條條文修正草案,以及《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審查程序》第3條條文修正草案,將陸委會及所屬預算,從內政委員會改為「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審查範疇。

時代力量立委林昶佐認為,不論外交、國防、國安、僑委會等,中國因素都很重要,國防外交委員會議題多與中國有關,要請陸委會派代表列席,但陸委會卻非主要監督對象。

林昶佐表示,在內政委員會中,討論到中國因素所占比例非常低,但陸委會卻放在內政委員會,與實際運作相去甚遠;若要符合工作重點、因應實際需求,將陸委會放到外交國防委員會,才符合現實狀況。

民進黨與時力爭搶「去中國化」

年底就要吹熄燈號的蒙藏委員會,相關業務及人員將移撥到陸委會及文化部,林昶佐批評,台灣與蒙古的外交關係早由外交部掌管,蒙藏委員會的業務多為文化活動,此類業務併入文化部更可讓組織分工專業化,節省民眾的荷包。

至於陸委會,林昶佐呼籲,應該納入外交系統,即使有獨立存在的必要性,也應交由外交國防委員會監督,才能讓行政機關以及國會都回歸專業分工、發揮正常效能。

但是,時力的倡議卻沒有獲得民進黨的支持,讓時力徒呼負負;這回蘇巧慧提議改名,但如果成真,「中國事務委員會」依然是在立法院「內政」委員會,等於中國就是台灣,離「一個中國」就近了。

蘇巧慧的提案,是不是民進黨只為了與時力競標「去中國化」?若要真的符合國際現實,應該把陸委會先改列到外交委員會,之後再進行改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