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創新園區」落腳央行隔壁 台灣還需要這麼多園區嗎?

金融科技

為了讓金融科技業者能形成聚落,金融科技創新園區的地點確定了,短期將先租下證交所位在台北市南海路1號的仰德大樓13樓閒置電腦機房,預計明年6月底前就可以開放進駐,初期估計可容納30家新創業者、約150人,並且規劃讓進駐的業者「前半年可以免租金」。

創新園區地點確定先落腳南海路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6日和金融總會討論金融科技園區選址,最後決定不去小巨蛋了,短期前2年規劃的地點將落腳於證交所在仰德大樓的舊機房樓層;長期規劃則選定在位於松山區市民大道七段、由台電回饋給北市府的「北部儲運中心倉庫」,不過該地要先進行都更,可能得到2019年才能啟用。

仰德大樓靠近財政部、中央銀行等,期望能夠發揮財金群聚的效應。該地租金每坪每月約為1500元,目前規畫前6個月免租金,半年之後再開始酌收租金,但會有租金優惠及輔導機制,讓新創業者願意進駐。

台灣鄰近香港已建置完整金融科技聚落

事實上,以國際發展趨勢來看,全球已經有矽谷、紐約、倫敦、香港,以及新加坡等5大金融科技聚落。其中,鄰近台灣的香港靠著「數碼港」創新數位科技聚落,針對金融科技、電子商貿、物聯網/可穿戴科技、大數據/人工智能領域扶植新創技業,吸引超過900間新創公司進駐。

香港一直以來是亞洲金融中心,金融科技更是園區裡相當重視的一環,據「數碼港」的年報揭露,在這之中已有接近200間金融科技公司進駐Smart-Space Fintech。整體來說更在官方積極投入之下,2016年總共為新創業者籌得9.57億港幣(約新台幣38億元)投資,融資平台體系相當成熟、完整。

除硬體辦公室外的軟體配套是什麼?

一名新創業者認為,香港發展金融科技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要成為亞太地區、甚至是全世界的重鎮,那麼台灣的目標到底是什麼?台灣發展金融科技到底需不需要一個實體園區?除了硬體之外,最重要的軟體配套部分到底要怎麼做?這都是需要盡速釐清的問題,而不是提供業者一棟棟大樓、辦公室就好。

據了解,金融科技園區的概念,是顧立雄於10月中一場與金融科技業者的座談會中所提出,他主張應該要把金融、科技各界人士都聚集在一起,進行多方交流,並引入資金、輔導機制、加速器等等,讓園區慢慢形成聚落效應。

對於園區地點終於拍板定案,長期關注金融科技發展的立委余宛如也在臉書上發文表示這是「Good News」。背負各界的期待,金融科技園區有沒有辦法走出台灣風格,甚至發揮應有的功能,都值得繼續關注。